一日蒜农不好当! 人工采收蒜头、多层筛选关卡超严格
▲一日蒜农不好当,人工采收完之后,得经过烘干、去土去黑皮等多层筛选关卡,才会将最好的蒜头送到消费者手中。(采访撰稿/记者陈珊珊;摄影剪辑/记者谢盛帆)
吃香肠要配蒜头,炒菜也要有蒜头,你是蒜头控吗?记者来到云林东势乡的福翰农场体验当「一日蒜农」,老板吴宗翰2011年返乡种蒜头,年纪轻轻已经营一间农场,更是百大青农得主,要将台湾的蒜头产业继续发光发热。
▲▼福翰农场主人吴宗翰使用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帮助蒜头生长,坚持「友善种植」。(图/记者谢盛帆摄)
吴宗翰说:「蒜头大概是9月种植,隔年3至4月采收。种蒜头之前,我会先弄大量的有机肥,过程中也会再弄一些微生物菌来帮助蒜头生长,这算是对蒜头与土壤比较健康的方式。不过一开始销售产量不太好,后来取得产销履历认证以及有机会加入全联的农家直采后,销售量才渐趋稳定,让我可以继续坚持安心的种植方式」。
▲蒜头烘干后,接着经过大蒜清洗机「去土去黑皮」。(图/记者谢盛帆摄)
吴老板对所有细节一点都不马虎,就像对待自己孩子般细心呵护,采收完蒜头,后续还有繁琐的「关卡」等着蒜头们一一闯关。吴宗翰表示,「蒜头刚采回来,泥土还湿湿的,所以第一步要先去烘干,基本都得烘上一个月,接着经过大蒜清洗机,去土去黑皮,只留下够大、够饱满的蒜头」。
▲▼人工筛选蒜头品质,帮蒜头剪去头尾,整理多余的蒜膜。(图/记者谢盛帆摄)
下一关开始人工筛选,员工们细心地帮蒜头剪去头尾,将多余的蒜膜整理干净,太小颗或外观不美的蒜头在这一关就会被淘汰,最后包装前还会再筛选一次,如果蒜米脱落了,就得说掰掰。吴宗翰分享,「本土蒜头的梗比较硬,进口的梗则是软的,另外,本土蒜头外型较尖,进口蒜头的外观则比较扁,像茂谷柑一样」。
▲本土蒜头(图左)梗较硬、外型较尖,进口蒜头的梗则较软、外型较扁。(图/记者谢盛帆摄)
▲本土蒜头饱满有光泽。(图/记者谢盛帆摄)
吴宗翰说:「我小时候由阿公阿嬷扶养长大,从小就在东势乡生活,对这里有深厚的情感。后来阿公年纪大了,要将蒜头事业收起来,让我觉得很不舍,所以决定返乡当青农,接手阿公的事业。『福翰农场』以阿公和自己的名字取名,Logo也有特别设计,意思是阿公在田边扶养我长大」。
▲吴宗翰特别设计的Logo,意思为阿公在田边扶养他长大。(图/记者谢盛帆摄)
▲福翰农场老板吴宗翰。(图/记者谢盛帆摄)
原来平常在餐桌上常见的蒜头,背后有一群二厨替大家细心照顾,每颗在消费者手中的蒜头,可都是通过层层筛选的「佼佼者」。吴宗翰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接手阿公的蒜头事业,让「百年蒜香」能够继续「传承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