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健检报告 持续追踪改善才是王道

陈郁涵医师指出即使检查结果都正常,身体若有任何异状或不舒服,还是应该尽早就医,以免延误了治疗时机。(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一名68岁林姓男子,近来因排便习惯改变,由家人陪同至门诊,询问下才知道患者早在2年前就已发现粪便潜血阳性,却因不了解报告意义,身体也无不适而未就医,经安排大肠镜检查,发现罹患大肠癌,幸好发现得早,经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且定期接受2年1次的大肠癌粪便潜血检查追踪。

奇美医学中心家庭医学部医师陈郁涵另举案例指出,一名40岁的黄先生外商公司担任主管,平时经常应酬,生活作息不定,每年都自费数万元做高阶健康检查,但收到报告便丢在一旁,未回诊追踪也从不控制饮食,直到近1个月来经常感到疲倦无法恢复,食欲下降,头晕适才至医院就医时,发现肝指数突然升高,才知道是急性肝炎,且血糖飙升造成身体不适。重新检视黄先生的健检报告,才发现几年前便已有脂肪肝问题,血糖和血脂也是逐年升高,经过开药治疗后,如今已达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陈郁涵医师说近年来定期健康检查的观念愈来愈普及,目前针对成人提供多种免费的健检项目,如4癌筛检及40岁以上的成人预防保健服务等,且依劳工健康保护规则规定,劳工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更有些民众愿意自费安排高阶身体健康检查,然而许多人收到检查结果后并未进行后续追踪,或是因不了解健检报告的意义而错失治疗的黄金时机,甚为可惜。

家庭医学科门诊是民众咨询的第一线,医师除了可以协助正确判读健检报告外,也提供疾病治疗及预防保健的卫教咨询,必要时也可协助转介到相关专科做进一步检查诊断治疗。

陈郁涵医师指出健康检查的目的是希望在症状未出现时,提早发现疾病,或是事先侦测出危险因子以预防疾病发生。有些人花了大钱特地拨出时间做检查,收到报告却未仔细阅读报告内容,或是对于医师建议的追踪时间和注意事项置之不理,甚至以为自己做过健康检查,就轻忽身体出现的症状,如此反而失去了健康检查的意义。

陈郁涵医师说民众对于健康检查应有正确观念:检查正常不代表完全健康,检查部分异常也不表示一定有疾病。检查报告上的异常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代表重大的疾病,一般民众看到健检报告出现红字,往往十分担心。事实上,检验检查结果需搭配临床症状和个人危险因子,并不是完全只看数值来认定是否健康,有些时候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和评估才能确定诊断,例如常见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经常要持续监测才能确认是否需要开始用药治疗

另外,因为每家医疗院所实验室设备不同,检验方法和标准值也会不同,在比较数据时更需小心,这部分就需仰赖医师的专业判断。民众可参考健检报告中的结论与建议,按时回诊追踪;即使检查结果都正常,身体若有任何异状或不舒服,还是应该尽早就医,以免延误了治疗时机。健康检查的种类及项目繁多,陈郁涵医师建议可从免费的健康检查做起,例如:4癌筛检、成人健检等,这些检查项目虽然基本,却十分重要,若是行有余力想安排自费健检,也应配合个人的生活型态及临床症状有无,量身订制,针对个人的过去病史家族史等,与医师讨论建立个人化的健检计划。

以前总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陈郁涵医师强调随着医疗的进步,现在更要说「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健康检查有助于发现异常和危险因子,重要的是对于健检报告中建议事项,要持续追踪或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是高风险族群,更要及早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制饮酒,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疾病发生,并且持续追踪来了解改善的成效,如此才能发挥健康检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