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结束!补教师:历史重史料、地理考图表判读、公民以社科分论命题
大学指考最后一天考历史、地理、公民。全教总历史科解题老师、南湖高中陈正宜指出,今年试题在知识点与焦点上与过去大考相近,命题方式较重视史料解释与史料证据。松山高中地理老师江裕民分析,今年统计图、表、地图及照片命题的比例更胜以往,突显学生图表判读能力的重要性。金陵女中公民老师张孝评则指出,主要系以社会科学分论的方式进行命题,与近年学测所强调的整合法政社经相关概念的意旨有违。
陈正宜表示,这次历史考卷难易适中,题干文字较往年精简,提问有新意,可以看出延续过去素养命题的趋势。 至于命题范围各册平均,古今都有命题,5、6册比例增加,可见命题者的用心。另外,因应108课纲,强调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趋势不变,许多题强调族群迁徙、互动及人群移动等新课纲议题。除基础历史知识判读题外,考生图表、史料、文本判读与论证的能力,日益重要。江裕民分析地理考科,此次考试难易度适中,具鉴别度,同时也着重乡土地理,生活化题型多,例如内科塞车问题、「彰化市为何没有百货公司?」、土地公庙对联、台湾温带水果产区等皆入题,也强调与世界重要时事接轨,包括肯亚花卉外销欧洲、尼加拉瓜运河通航、卡达外交危机、衣索比亚经济成长等。
▲各科老师分析指考考题。(图/全教总提供)
江裕民说明,非选择题朝素养导向命题,尝试开放性作答,重视高层次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说明能力,朝向108未来新命题方向靠拢,但他也认为,第15题常见于坊间参考书与测验卷,建议应避免;第18题若站在不同角度,则会有不同的诠释结果,例如以在地居民立场来说,解决交通拥塞是属于社会正义,而在环保立场来说,共乘或使用大众运输可以减碳则隐含生态都市的理念,故建议A、C皆给分。最后,第19题甲乙丁选项已明确表示出现象的变化,而丙选项「国际金融流通」仅是现象的陈述,语意应该更为明确。
张孝评提到这次公民考题难易适中,基本题型为主,少见高层次评量题型,仅有第38-40题组以脸书动态留言作为解读讯息的素材,题型较为创新,图表判读题有8-10题,不少试题有考古题的影子,如第1、6、26、33、41题等。部分试题叙述引用社会流行事物,如:网红、iTaiwan免付费上网、台湾Pay行动支付。对于高中生而言,恐因缺乏使用相关行动支付工具之经验,以致难以判答。
张孝评也说,这次跨册整合试题偏少,题干与题组题文的文字较少,与新课纲所强调的阅读理解取向较为不符。另外,时事题也偏少,仅有ISIS、霹雳布袋戏与日本动漫结合、家庭照顾责任公共化、空污防制、宗教基本法与财团法人法、年轻选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自由之家提出2019年的最新报告等。最后他认为,使用反面提问的题型有三题,第14、34、35题,较不符合命题原则。
其他人也看了...
指考公民考「中、美新闻自由度」 考生压线交卷:有些题目想5分钟
「彰化人为何比较常去台中逛街?」指考地理考这题 盼考生结合生活经验
指考地理图片多、重国际议题 考生:写起来很顺、历届最简单
指考历史题型多元、重视阅读素养 试考生:非选题考验理解能力
试场外传出回收车音乐声、烧物品味道 大考中心:没影响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