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营造业开放外劳是为了降低成本,与平抑房价无涉

行政院拟有条件开放一般住宅、商办大楼建案进用外籍劳工。(图/记者汤兴汉摄)

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资深产业分析师

台湾的房价居高不下,这是个事实没错,但营造业的缺工情况也是个问题内政部次长花敬群在9月21日提议指出,如果开放外籍移工,就可以纾缓民间缺工的问题,降低营造成本,也能避免房价上升压力。这个逻辑对吗?花次长此话一出,果然引来学界舆论界的批评。花次长的论述,倒底哪个逻辑出了问题?

营造成本与房价上升是相关非因果

首先,营造业的制造成本是提高的没错。根据图1的「营造工程指数」,以2016年为基期(指数=100),指数从2000年的64.97成长到2019年的108.19,指数趋势在2011年后相对是平稳的。

▲图 1:营造工程总指数(基期2016年=100)。资料来源:中华民国统计资讯网

▲图 2:国泰全国房价指数。资料来源:财经M平方。

再看同一时期的图2「国泰全国房价指数」,因为「国泰房价指数」针对预售新屋物件,涵盖全省六都,可以看出房价的走势。指数从2000年1月的66.84,成长到2020年4月的125.22。若与图1来比较,房价的涨幅似乎比营造成本的涨幅高,两者之间的呈正相关性,一不小心就会得出营造成本愈高则房价愈高的结论

为什么用「一不小心」来形容用营造成本推升房价呢?我用两个理由来说明,第一,相关性只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必然有因果性;第二,房价不是供需决定的,因此,房价飙高,根本与营造成本甚至无涉。为何房价不是供需决定的?在此先按下不表,容待末述

营造成本上升得比工资成本快

虽然「营造工程总指数」一路攀升,但与营造工资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根据与图1同一时期的「营造工程指数—工资类」观察,图3的指数从200年的92.69衰退到2003年的85.41,再成长到2019年的102.46。若将同一时期的「营造工程总指数」指数进行对比,总指数的成长远高于工资指数,可以推论工资指数相对于总指数而言稳定,甚至在2007年以后还落后于总指数。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判断,虽然工资成本为营造成本之一环,但营造成本的提升并无法归因於单一工资成本提升所致。花次长的论述,可能犯了逻辑上的归因谬误

▲图 3:营造工程指数—工资类(基期2016年=100)。资料来源:中华民国统计资讯网。

房价非供需所决定

回到房价不是供需所决定的论述上,参考谢明瑞于「国政研究报告」中「营建成本与营建类股及房市变化」一文指出,营建成本是影响房价估算的重要因素,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仅是假设状态,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因此,均衡房价不易从市场供需中获得解决。

此外,房屋供给是低弹性的,市场的房价通常是需求端所推动的,而需求端的需求其实并非真正的住房需求,言下之意包含了炒作房价。

我在《巷子口经济学》的「房价,岂是供需决定?」一文中也点出,「房价供需决定」的前提假定是「完全竞争市场」才有机会,但市场上很难找出一个完美的完全竞争市场,又其中以「市场讯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在房市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此,若以「房价是供需决定」作为论述,就犯了Paul Anthony Samuelson和John Ramsay McCulloch讲的那只鹦鹉,「只要教会鹦鹉讲供给与需求,鹦鹉也会变成经济学家」,「把一只鹦鹉训练成差强人意的政治经济学家,只需教牠一句话就行了:供求啊供求!」

开放外劳是为降低成本及提高利润,与降低房价无涉

回到花次长针对开放外籍劳工,纾缓缺工以降低营造成本的论述上。既然高房价不是高营造成本所造成的,如此而言,降低营造工资成本也不必然会降低房价,岂不还造成业者更高的超额利润吗?

热门推荐》

►钟文荣/有低价魅力瘦肉精猪肉,消费者能不买单吗?

钱世杰低点常见的W底该如何进行投资心理分析?

林建甫/AI 越来越聪明 深度学习最有可为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

防疫新生活!国内旅游票券特价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