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安宁与医病共享决策 维护人生最后尊严 

▲成大医院内科重症功能分科谢志成医师表示,透过重症安宁医病共享决策,维护病患人生最后尊严,让生死两安。(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成大医院重症功能分科谢志成医师表示,于加护病房往生的163位病人中,有35位在往生前1天内曾接受心肺复苏术急救,包括插管压胸电击等紧急医疗措施;其余病人的家属均选择在心跳休止时不施行心肺复苏术,其中更有25位病人的家属选择撤除病人的维生医疗,希望他们的挚爱勿再受无效医疗折磨。

谢志成医师表示,卫生福利部自2016年起大力推广「医病共享决策」,期望民众透过医疗人员提供的实证资讯及引导,积极参与自己的医疗过程,包括选择「安宁缓和医疗」的意愿,降低病人不知情的感受,进而促进医病关系,提升医疗品质与病人安全,甚至维护人生最后尊严,让生死两安。

谢志成医师举例说明指出,一名65岁的涂先生,过去有慢性B型肝炎合并轻度肝硬化,在家中高烧多日,因呼吸变喘至急诊就诊,当下因呼吸衰竭接受插管治疗后送入加护病房住院。痰液检查确诊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后续形成急性呼吸窘迫症,除了呼吸器使用外,更接上叶克膜使用。后续并发肺部曲菌感染与败血症肝肾功能一路恶化,病人也陷入昏迷状态。经与家属会谈,医师表示涂先生病况已不可回复,家属同意选定时间将叶克膜等维生医疗移除,让涂先生走向人生另一段旅程

2018年成大医院内科第一与第二加护病房共有32床,一年入住病人有1433人次,扣除重复入住177人次,入住人数共有1256人;这些病人最后有930人存活出院,97位转出加护病房后于后续照顾过程中往生,另余229位病患中,有66位在临终时办理病危出院回家往生,其余163位病患于加护病房往生。

谢志成医师指出,目前加护病房已不再是过去想像中一天到晚实行心肺复苏术的状况,以成大医院内科加护病房为例,包含临终时办理病危出院的病人与加护病房中往生的病人共229人中,真正于死亡前接受全套心肺复苏术的患者只占上述个案的15%。

台湾平均寿命一直提高,台湾人口老化是必然的趋势,而台湾加护病房的密度世界数一数二,在健保制度下完善的重症医疗堪称世界之光。但是谢志成医师指出,即使再好的医疗也无法阻挡死亡这最后一哩路。实际上,因为安宁观念的大力推展,目前家属已普遍接受「宁愿善终,也不要歹活」的想法。

谢志成医师表示,其实重症医疗范畴往往是生命交关,可供医病共享决策的空间有限,多数情况下病人并没有选择的机会,例如抗生素使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紧急手术电脑断层检查等;反倒是面临气切与否的决定,正好是一个适合医病共享决策的好议题,透过医病共享决策辅助分析工具,治疗选项包括:采行气切手术、再次尝试拔管、继续使用气管内管,或选择安宁治疗,拔管后不再重新插管,协助病人与家属更了解呼吸衰竭后整体病况。

但在众多治疗选项中,除了医疗适应症外,病人偏好与价值观也是下决定的重要考量之一。谢志成医师就指出,有许多家属在老人家入住加护病房后第一个要求,就是不希望为病人做气切且不接受急救;然而,不分青红皂白就坚决不要气切,反而让许多没办法脱离呼吸器的病患只能一直接受气管内插管,也脱离不掉呼吸器。

谢志成医师指出,期许经「医病共享决策」的客观分析、比较各种治疗选项的利弊得失,让病人与家属能做出最适合的决定,同时也达到卫教的目的,未来国人对于气切与安宁疗护等资讯能有更多认识,能够在人生最后一哩路上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