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玮/《和杜维明对话》5之5:提出精神人文主义打破框架

杜维明教授认为中华文明是「学习的文明」,是「学做人」的过程,中华文明具有兼容并蓄的特质,具有批判反思文化能力。(图/记者老嘉郡摄)

●周天玮/专栏作家,美国金融与国际投资律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在中西哲学与东西方比较课题别有心得。

杜维明(已经谈了将近三个小时,接着说):近年来,我从儒家哲学思想包容性入手,比较了一元神的特征,以一种比较宽广的学术视野,为21世纪提供了新的理论——精神人文主义。这个理论结合现实的世界与超越的信仰,提出同情式关怀和身体力行,要打破学校学科的疆界,而提倡人文学回归神性。精神人文主义内涵普世伦理,处理自我、社群、地球和天道四个方面,为寻求身体与心灵、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世俗与神性之间的调和,希望能够从形而上的高度,追求天人合一,为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提供指导和解决之道。

周天玮:这等于是要走出既有框架的限制。柏拉图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谁去教孩子?他们教什么?」

杜维明:中华文明是「学习的文明」,是「学做人」的过程,中华文明具有兼容并蓄的特质,具有批判反思文化能力。我在大陆十年,看到思想人才济济国学人文学科虽然发展的空间不是很大,但是人才非常多。我们同时要留意学习自我认识和批判,因为现在的中国民粹主义虽然认同传统,可是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了,所以自我的清醒认识和反思是很要紧的。今天大陆也将「文明对话」做为官方正式语言对待了,「文明对话」在中国对外和对内都有发展空间和策略执行空间,例如如何对待回民和穆斯林,就是敏感的大问题。

▲杜维明在柏克莱作者对话三个半小时,精神奕奕。(图/朱宝雍摄影)

周天玮:您的一生师从过新儒学大师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请您能不能简要地分享与他们三位之间来往的轶事,以及您对他们三位的看法?

杜维明:我15岁追随牟宗三先生学习。 1956年我在台湾的淡水竹林得遇来访的唐君毅先生,曾以《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章请教唐先生,唐先生做了耐心讲解,可惜我当时听得不是很懂。我请唐先生在《心物与人生》一书上签名,他写的是「维明兄雅正云云。我当时吓了一跳,唐先生回答说,你是我朋友学生,朋友的学生不见得是自己的学生,故称兄不称弟。后来我在东海大学亲炙徐复观先生。徐先生曾经打着雨伞到我家中,跟我父母商量让我改专业学习儒学。我在哈佛又师从了本杰明史华慈先生、杨联升先生、WC Smith先生,和罗伯特•贝拉(RobertBellah)先生,选过帕森斯(T. Parsons)先生和艾律克(Erik Erickson)先生的课。从1978年第一次去大陆以来已经四十余年了,我也先后与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冯契、萧箑父、任继愈李泽厚王元化李慎之等先生有过问学。这些先生都让我在学术上得到了很多好处。我的哲学思路受惠于宗三先生最多。不过我的心态比较接近君毅先生,特别认同复观先生捍卫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周天玮:格外难能可贵,非常感谢这一次难得的访谈机会

在座的朋友们给与了热烈的掌声。

▲杜维明多年前在香港法住学会参加唐君毅思想讨论会。(图/作者提供,杜维明和Ai Bei版权所有

这时杜先生的夫人Ai Bei说,「杜维明身体力行做学问。做学问不仅仅包含在象牙塔里面研究学问,也包括日常生活之中的智慧伦理思想哲学,同时杜维明有机会曾经在世界一百多个重要的学府与具有各文明背景的师生讲学,有机会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诠释儒家的哲学思想,有机会与极有成就的学者们面对面的学习、交流、争论与辩案,这些方方面面都是做学问。」

这一个描述,意味着杜维明「做学问」的方法,是包括将他研究的成果从书房、教室和研究室带出来,向全世界进行推广、交流、对话、和思辨。他开创性地参与并且引领了拓展文明对话的时代巨流,实践了他的「体知」理念,这似乎恰好也是杜维明本人所推崇的阳明知行哲学的一种体现。

写完对话感于人事时势沧海桑田,作者仿杜先生同宗杜牧诗遣怀于下:落地中华载酒行,手机纤细掌中轻;三十年一觉全球梦,赢得和平崛起名。热门文章》

►《和杜维明对话》5之1:我们误判了全球化

►《和杜维明对话》5之2:面对民粹 建立群体的批判的自我意识

►《和杜维明对话》5之3:中美当下两个民族主义的碰撞

►《和杜维明对话》5之4:不论AI如何发展,人不能切断过去►看更多【周天玮】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