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俊/李眉蓁论文抄袭事件政治扼杀学术

▲国民党高雄市长补选候选人李眉蓁落泪宣布「放弃」学位 。(图/记者洪正达摄)

诸葛俊/前玄奘大学大众传播系主任

似乎任何事情碰到政治都会起了化学变化!

李眉蓁的硕士论文涉嫌抄袭,透过比对系统检验依法该撤销学位就撤销;当事人侵害著作权,应该负相关法律责任,就不必逃避。结果事件效应闹得沸沸飏飏,这事件谁伤害最深?经过政治的解读,网民声量的呼应,「学术研究」的实质形象受到严重创伤。

学术研究是一条孤寂的道路,平时从凝聚问题意识、搜寻材料、阅读文献撰写论文还经常为了无法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法,有了盲点也无法得到适当咨询,因为任何研究只有自己最清楚,即使老师也未必能及时伸出援手。这就是学术研究!当然,研究成果就是最大的成就感,能够实质作出贡献更有「普天同庆」的兴奋。

一点一滴的研究累积形成学术,单调、寂寞,又要忍受失败的挫折。所以学者难当、论文难产都是学术圈内日常的生活话题,长久下来也塑造学术圈象牙塔的研究氛围,却也能为国家创造良好学术声誉。反正各行各业陈力就列嘛!

笔者教授多年「传播研究方法」,研究伦理和抄袭的禁忌是其中重要的一章,论文的比对系统是事后的防弊,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于事前就不应该有任何抄袭念头,文献引用在于有基础的延续、创新前人研究成果。所以无论是违背那一类学术伦理或论文抄袭都是学术的最大禁忌,几乎等同于「学术死刑」,只有最严格的学术伦理、最扎实的学术训练才能创造最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中山大学学生连署发起撤销李眉蓁学位。(图/记者洪正达翻摄)

硕士论文,当然有其应有的学术定位,但只要涉及抄袭,内容的价值和论文的「学术形象」就全部瓦解,毕竟这还是学术圈内事情。偏偏「李眉蓁论文抄袭事件」是关乎选举的政治事件,避开不了政治炒作,以工具性的策略操作达到政治目的,却也严重伤害学术形象和内涵,等于「政治的刀砍杀学术的命」。

应该不应该开设硕士专班?政治人物透过专班洗学历?会不会有学官勾结?这些都是制度面的检讨,并非学术问题。但最近的网络声量很清楚的感受民众对学术的不信任,硕士论文抄袭、政治人物的学历疑云、国际期刊同侪审查弊端、学术升等的审查护航…,全部在这个时节一窝蜂旧案重提,仿佛这些事情是同时发生,「李眉蓁论文抄袭事件」的政治炒作与网络跟风,反而走向「学术烂摊」趋势。

当事人只是一个人,受到处罚或事后云淡风轻,是个人的事,但整体的刻板印象却让「学术」揹起沉重的负担,「李眉蓁论文抄袭」并不等于「学术」,不能混为一谈。

真正懂得学术,也真正懂得如何作学术研究,就应该把这次事件分得清楚。李眉蓁可以不清楚,很多刻意炒作这个新闻的人也故意看不清楚,因为他们是用政治的思维话语在操作学术事情,所以弄得混淆不清,变成社会话题。一般人应该要清楚分际,免得在茶余饭后之余,误杀了学术。

热门推荐》

林建甫/新常态晋身新世界 很多「回不去了」

李沃墙/大陆立讯蚕食台厂 苹果代工王国敲警钟

单骥/当新台币成为亚洲最强势货币时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

防疫新生活!国内旅游票券特价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