粄仔节登场 美食串联客家文化
苗栗市公所举办第二届客家粄仔节,让乡亲及其他族群对客家文化有更深层了解,并透过研习客家粄仔的制作方法及与节庆的关系,将客家粄仔产业与客家文化结合,从三日起将举办一连串系列活动。
客家人向来给人简朴、奋发,努力打拚的印象,这项特质也反应在客家米食上,客家族群长期在迁徙中漂泊,对于吃虽不十分讲究,但却非常有其特色,尤其在岁时节庆各类的粄,更具社会意义。
粄是客家话,台语则称之为「粿」。客家人喜欢利用不同的米磨成米浆,作成各式各样的粄食,例如每逢喜事、新婚祝寿、拜神祈愿都要打「红粄」,而在新年期间蒸来祭祖祀神的粄更是种类繁多,有甜粄、红豆粄、发包(一种包子型的发粄)、菜头粄(萝卜糕)、芋粄等通通出笼,清明节有艾草做的「清明粄」,冬至有「粄仔圆」(即汤圆)。
客家粄仔节的举办不仅呈现传统客家米食文化,嘉盛社区妈妈们更从传统中展现创意,研发出养生六色菜包及客家黑糖糕,希望能透过「客家粄仔节」广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