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肺炎下的股市─台湾需要甚么样的理财商品
新冠肺炎在农历年前蔓延开来,全球各地确诊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疫情高峰期一再后延,让经济景气蒙上一层阴影,投资、消费、进出口或经济成长数据的表现,各项数据下修压力极大。
反映最直接的当属股票市场,快速走跌的同时,与防疫题材有关的个股异军突起,锋芒压过权王台积电、股王大立光,许多个股都设法找题材,纺织股从原料着手,转投资公司生产除菌棒的台塑化,都想摇身一变,化身为「类防疫概念股」,既可避免在此波股市走跌时遭受波及,话题热的话,还可以吸引短线资金的关注。
也有些个股时来运转,股价走扬全不费工夫。例如印刷类股中的花王,连续多日出现涨停板行情,但此花王非彼花王,等到大多数人搞清楚状况,花王也上重讯提醒大家投资前要验明正身,股价则以暴跌回应;之前因每股净值快要跌破2元,面临下市命运的富邦VIX,同样在此波股市修正中,得到喘息的机会。
台股一向标榜殖利率在全球股市中数一数二,争取投资人的认同,但此波修正过程,基本面表现好坏并非重点,副业投资的神来一笔可以吸引资金的目光;只要取个好名字,比辛苦经营的成果,在股价上的反应更直接,让人无话可说。
这就是台湾投资的现况。资本市场在惊恐之余的表现,令人莞尔一笑,但还是要严肃面对这样的现实,尤其正在汲汲营营的争取资金回台,要推出「媲美星港财富管理新方案」的金管会,必须理解,台湾市场的非专业投资人,理财决策冲动且草率,必须打造一个相对适应这样投资性格的市场,重要性更胜于找了多少资金回台投资。
更进一步说,台湾市场的商品不缺话题性,缺的是稳定且扎实的报酬。长期的低利率环境,确实把许多人逼到资本市场上,这些人无法忍受过低的报酬,但对于股市的风险也是敬谢不敏。折衷的方案,就是以金融股为主的存股风气大盛,台湾50这种一篮子权值股的ETF受到青睐。
随着高龄化社会到来,如何让不想一夜致富、手握大笔财富,但缺乏丰富理财知识与判断力的投资人,可以有更多容易入手、报酬合理的「类固定报酬商品」,这比正在股市上点燃讨论的「类防疫概念股」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