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也得课税?历史上那些荒谬的「万万税」

窗户也得课税历史上那些荒谬的「万万税」。(示意图/shutterstock提供)

▍亚马逊Top 1畅销书 ▍

一探古往今来的税务大观园,反思如何打造未来的乌托邦。

课税的艺术,是拔最多的毛,但让人民发出最小的声音?

税怎么来,决定人类历史怎么走。

这场税赋攻防战,可以荒谬至迫使人民拆窗户,也可能美妙到每天只要工作三小时

▏连拥有最聪明脑袋的爱因斯坦都说:全世界最难懂的就是所得税了。

政府,是我们这一生买过最贵的东西,但我们对于税金如何使用却没有置喙的余地。

在每次缴税深感被剥一层皮之际,我们可能没想过,今日的税制其实已经多次进化,历史上多的是犹如荒诞闹剧的税赋政策。

十七世纪,英国曾经课征壁炉税,税务员必须进到民众家里清点壁炉数量,既扰民又侵犯隐私,体贴的政府于是想到一个替代方案:窗户税。税务员只须在屋外数算窗户数量,而且窗户应该足以代表一个人的财富,毕竟,房子愈大,窗户就愈多。

但政府没料到的是,人民的行为开始走样。为了避税,民众拆掉自家窗户、要求建商减少新建案的窗户。一项税赋政策,扭曲了一个城市外观;而窗户减少所造成的日照不足与空气不流通,更成为流行疾病盛行的帮凶。大文豪狄更斯不禁感叹:「自从实施了窗户税,光线和空气都不再是自由的了。」

另一方面,税赋,也促成了美国诞生、法国大革命、印度独立;世上的伟大建筑如金字塔、白宫等都在税收支撑下兴建;人类能踏上月球,靠的当然也是纳税钱。税赋,不只影响个人财产,更牵动着社会经济、人口迁移、宗教信仰等众多面向。

▏比尔.盖兹主张:我们应该对机器人课税。

随着网际网路的兴起,「零工经济」(gig economy)开始走红,工作者不再局限于国家与区域的限制。加密货币也已成为一个规模以数十亿美元计的产业区块链科技的用途广泛,早已超越线上现金替代性系统的范畴。这一切,皆使得课税难上加难。

世界正在改变,到了二○三○年,人们甚至可能有如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因斯在一九三○年所做的预测:每天只须工作三小时,就能过着摆脱「基本经济问题」的闲适生活。

然而,没有税赋,就没有政府。当破坏式创新产业正在改写世界规则,旧的税制要如何改变,才能继续支撑政府的功能与服务?

【精彩书摘

「课税的艺术,是尽力拔最多的鹅毛,但让牠们发出最小的声音。」

── 尚—巴普蒂斯特.科尔伯特(Jean-Baptiste Colbert),

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1661—83)

1690年代初期,英王国库虚空,亟需钱用。

会陷入如此的境况是威廉王(King William)与他的国会自找的。他们为了争取民心而取消一项招人痛恨的税目

现在他们却是两手空空。

怎么办?

英国家家户户都有一座壁炉,而早在1066年诺曼人入侵之前,英国人就得缴纳壁炉税,当时称为烟囱税或烟管税,通常是缴交给教会。但是到了1662年,壁炉税正式成为法令。每户价值超过20先令(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五千美元)的房屋,每年须为其每座壁炉缴纳两次壁炉税,每次一先令。此举使得原本无须缴纳直接税的人民突然意识到自己变成课税的对象,甚至连贫户也须缴税。税务员皆为佣金委任制,会「滴水不漏地行使他们的权力。」他们会每隔六个月进入人民屋内检查壁炉数量,此举严重侵犯到英国人视为神圣的隐私;更糟的是,这个主意竟出自法国。英国人痛恨壁炉税,排山倒海的民怨在1688年光荣革命时爆发。

威廉与玛丽体悟到这是一个新王朝可以迅速赢得民心的方式,于是取消壁炉税,「借以纪念国王陛下印刻王土之内的每座壁炉上,永垂不朽的德政」。

然而这也迎来了一个大问题。威廉为了驱逐前任国王詹姆斯二世,欠了荷兰人巨额贷款;与爱尔兰的冲突,以及在欧陆的作战即所谓的九年战争,皆迫使他必须支付庞大军费。此外,他还得对付詹姆斯二世在苏格兰的盟友,同时,国内尚有一场小型的汇率危机在等着他。

这么多钱该怎么付?

1696年,他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不用想也知道,就是开征新税:针对房屋、光线与窗户课税,也就是著名的窗户税。

现在,税务员只须经过某人的房屋,在屋外计算窗户的数目即可。他不必闯入屋内,不会有侵犯隐私的问题。他也无须与纳税义务人接触,后者也不必承担申报的责任。你无法隐藏窗户,因此也无法逃税。拜壁炉税之赐,税赋制度已经建立。此一税目看来相当公平,某人的屋宅窗户愈多,象征这人愈富有,缴税的能力也就愈高。

和政府众多的永久性立法一样,窗户税最初仅是暂时性的。该税制甫推出时税率颇低,每栋最多拥有十扇窗户的房屋也仅须固定缴纳二先令的税款。但是时日一久,税率也告上涨。

没过多久,人民便不再缴税,转而开始掩蔽他们的窗户。到了1718年,政府发现窗户税的征收已不如原先预期。政府当局的因应方式并非降低税率,而是增加。结果造成民间出现更为极端的避税手段。有人在兴建房屋时刻意减少开窗的数量,有人将窗户用砖块封住,留待日后需要时再凿壁引光。也有人干脆建一栋整层卧室全无开窗的房子。在那个尚未发明以电力、煤气与燃油来照明,而须使用有烟火焰、牛油蜡烛与灯草(浸在油脂内的芦苇)的时代,遮蔽住日光与新鲜空气的进入不可谓牺牲不大。

1746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政府推出了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批评其为「对光课税,荒唐至极」的玻璃税。约翰.史都华.米尔(John Stuart Mill)指出,自此之后,这两项税目便成为「导致畸形建筑物的罪魁祸首」,却也同时成为150年来的建筑指导原则,决定了英国与法国(同样课征门窗税)村镇与城市的外观,许多地方,现今依然如此。有鉴于该税目的门槛决定了一栋建筑物有多少扇窗户,威尔特郡(Wiltshire)一些企图跻身上流社会的村民会把他们住屋外墙漆成黑白双色,伪装成窗户。1797年,首相威廉.皮特(William Pitt)将玻璃税调高二倍,有位木匠向国会提报,说是整整一条街的居民都要他用砖块或木板封住窗户。

玻璃税抑制了一整个产业的成长。在1801至51年间,英国人口自一千一百万人成长至二千七百万人。光是伦敦的人口就成长了170%,由一百万人增至二百七十万人。人口爆增也引发兴建热潮。然而拜玻璃税所赐,玻璃的生产量在这段期间大致没有改变。

窗户成为财富的象征,甚至在小说中也是如此。珍.奥斯汀(Jane Austen)在《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一书中就写道:「伊丽莎白纵目观赏,心旷神怡,但是她并未如柯林斯先生所预期地那般为眼前的美景陶醉忘形,对于他数着屋前的窗户,并夸耀这些窗户的花费,她也不为所动。」

虽然美国从未课征窗户税,不过在1798年曾因担心课征此税而引发叛乱—弗里斯叛乱(Fries Rebellion)。当时宾夕凡尼亚州估税官员巡访各地,对于要课征直接房屋税的房产进行评估,当地德国与荷兰的移民担心此举乃是要课征窗户税,于是发动武装叛变,动乱遍及全州,迫使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不得不派遣联邦军队花了两年的时间平定叛乱。

窗户税不具任何发展性。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写道:「乡间一栋租金十镑的房屋,拥有的窗户数目可能超过伦敦一栋租金达五百镑的房屋。」但是贫穷的乡间房舍却得缴交较多的税。乡村屋主的税赋沉重。不过受打击最重的却是城市里的贫户,他们住在大型的破败公寓内,这些建筑物都有许多窗户,他们对窗户税高度敏感。房东──纳税义务人──干脆将这些公寓的窗户封起来以降低成本。此举于是引发窗户税最具伤害性的意外结果:人们罹患疾病。工业革命时期在城市间肆虐的传染病──尤其是伤寒、天花与霍乱──因为狭窄、潮湿,又没有窗户的公寓而更加严重。《柳叶刀》指出,该税「直接促进疾病」。一份官方的科学报告指出,「有许多例子显示,屋主为逃避纳税而封闭窗户的行为,已成为患病与死亡的主要原由。」然而即使如此,该税仍持续课征。

到了十九世纪,反对该税的声浪四处可闻。「『像空气一样自由』的格言已然过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如此感叹,「自从实施窗户税之后,光线与空气都不再是自由的了。」反对该税的行动持续了几十年,各类相关的小册子、歌曲与演说层出不穷。1845年,在重新推出消费税不久之后,罗伯特.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取消玻璃税,但是保留了窗户税。直到1850年,国会才出现一项废除窗户税的提案。据说,议员在辩论时高声喊出「光天化日下抢劫!」(daylight robbery)这句话,进而流传下来成为俗谚,意指高得令人发指的税赋。可是这项提案最终还是闯关失败。直至又出现一波全国性的反对运动,该税才在1851年废除。至于法国的门窗税则又继续了75年才被废除。

窗户税只不过是一项在历史长河中还不算特别长寿的税目,却是昭示一项税目如何诞生与其影响的绝佳案例。在其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项税目典型的生命周期。

税赋的课征主要是出于当时的需要,通常是为资助某场战争。税赋在推出时都是暂时性的,只是后来大都演变成永久性。课税金额在初期都很低,但会随着时间而增加。税赋侵犯了享受光线与新鲜空气的基本自由。许多人都会千方百计地逃避缴税,从而使得税赋扭曲人们的行为与决策。税赋会导致各种不同的意外结果,而且随着它益趋成熟,情况也会日益恶化。税收大部分都会遭到滥用或是花在纳税人不认同之处。最终人们觉得受够了,于是产生一些行动─运动、抗议,甚至是革命─在政府延宕推诿之际,寻求废除税赋。

要说窗户税是好是坏,未免过于简化其中意涵。该税有一段时间实施顺利,然后又失效了。除了其他一般事项之外,税收也用来支付国防。许多税赋在本质上都具有道德迷思。一方面它会侵犯个人的财产权,也会造成意想之外的结果;然而在另一方面,它也是支付政府运作最实际的解决方案。我们由此可知,为什么温斯顿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以及其他许多人,会说税赋是「必要之恶」。问题在于:有多少恶才算必要?

(本文摘自《光天化日抢钱:税赋如何形塑过去与改变未来?》/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多米尼克.弗斯比(Dominic Frisby)

出生於伦敦,曼彻斯特大学毕业。他是一位财金作家,之前有两部著作,《后国家时代的生活》(Life After the State)与《比特币》(Bitcoin),后者大受理察.布朗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激赏,称誉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必须一读!」他也为杂志《金钱周刊》(Moneyweek)、《维珍》(Virgin)以及《独立报》(Independent)撰稿。他在全球各地发表演说,探讨金融的未来。他也主持多个线上有声节目,包括《维珍线上有声节目》(Virgin Podcast)。

《光天化日抢钱:税赋如何形塑过去与改变未来?》/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