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将吃火锅 成都Life Style

与其说成都人好“耍”是天性,不如说是历史传承。自李冰筑起了都江堰,成都人民免于水旱之灾,从此过上了不知饥馑的好生活。当年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私奔成都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个生活富庶的温柔之乡。在隋唐时期,成都的商业繁荣仅次于扬州城,成都人变得更有资格享于“安逸”。到了宋朝,成都人尤其流行去郊外踏青玩耍,元朝更被称作“富贵悠闲之都”。

生活方式的传承逐渐演变成一种基因携带码,深深继承在成都人的生活态度里,即使你并非土生土长,来这里生活数年,自然就有了这份闲定气韵古语“少不入川”,说的就是天府之国的生活太安逸,会让年轻人失去上进心。这种安逸之心并不与活力排斥,但却让成都人对自己的业余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麻将说起

说成都人只懂打麻将,那确实是一种误解。麻将,只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罢了。麻将起源于我国东南一带,而后传至华北及西南。具体什么时候传到四川的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麻将在这里最早只是有钱人的游戏,市井间鲜见。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麻将已遍及街巷。据说是外流务工人员在珠三角一带学了麻将,带回老家后口耳相传,风气就自然形成了。

河边茶馆、会所包间、农家小院,或者自家客厅,少不了麻将的声音。大人小孩,男女老少,桌边还常有观战者。传说汶川地震时,成都高楼四个老太在打麻将,其中一个说:“为什么我感觉楼在晃啊?”另一个起身看了看窗外说:“没事没事,快出牌吧,别的楼也在晃呢。”……总之打麻将这件事,贯穿我熟悉的四川朋友生活的始终。

不得不知的几个川麻特色

1.打缺——川麻只留筒、条、万三色。庄家扔骰子摸牌14张,先出;闲家13张。可碰可杠不能吃,且须开始就选择一门“打缺”,打缺后方能“下叫”(听牌)、“割牌”(胡牌)。

2.刮风下雨——自己碰了牌再摸一张,然后杠,就叫刮风,这时还没有胡的每家就要给你固定的钱;下雨即除“刮风”以外的杠牌也有钱收,自己杠和他人打来杠的算钱方式各异。

3.血战到底——这是川麻的最大特色,即一人胡牌后退出观战,其余三家继续打,直到最后一人胡牌或牌被摸完,如果最后有人没听牌,还得等价赔偿其他有“叫”的人。这大大增加了麻将的不确定性,加上刮风下雨的规则,先胡牌的人说不定还会输钱,点了炮打至最后没胡牌的人,甚至还会赢钱。

4.血流成河——血战到底的加强版。即一家胡牌,得到相应的筹码,但并不停下来观战,而是继续战斗,还可以再胡牌,可以胡很多次,别人也一样,直到打完桌上的最后一张牌。

茶馆不止于喝茶

如果你去成都的茶馆,只是坐在那里蒙头盖碗茶,多少有点无趣。看看你周围的人都在干嘛,打牌、搓麻、摆龙门阵……一派欣欣向荣之气象,你得找些乐子。成都处处有茶馆,“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茶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其它吃喝玩乐的项目都有,一坐坐一天的人很多。适合好友相见、家人小聚、打牌聊天……或者发呆看风景,总之你找到放松的感觉就好。

一般大茶馆会有杂艺、戏曲、评书等表演,特别适合旅行的你去体验。推荐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馆和锦江剧场边的悦来茶馆。

“我们还爱诗朗诵

成都文青届流行一个看似小众却实则大众的项目——诗朗诵。这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被拉上台面的项目,成都自古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城市。

锦江、青羊宫、浣花溪望江楼武侯祠……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诗文流淌。清代文人李调元说,“自古诗人例到蜀”。古往今来的“他们”都会到蜀地住上一阵子,王勃卢照邻、高适、李商隐杜甫岑参、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欧阳修、陆游……几乎没有例外。也许诗人们来到这里,胸中自然升腾起一种安宁所故吧。

杜甫流寓成都时,在自己搭建的“草堂”里坚持写诗。若干年后,著名女尚书薛涛也定居成都浣花溪,在自制的花笺上创作,如今纪念他们的杜甫草堂和望江楼也为今日的成都增添了诗乡气

无论在浣花溪广场感受一场诗歌朗诵会,或是在窄巷子的“白夜”以诗下酒,你都能嗅得到那未曾飘远的、成都人的诗歌情怀。

年轻人的安逸不等于安静

成都年轻人的休闲状态可以和川菜一般来得热辣,芳邻路、九眼桥少陵路等地遍布酒吧街,小酒馆里的原创乐队和独立音乐人会祝你开启一个浪漫轻摇滚之夜,不要表现出“太有礼貌”的拘谨,热情融入就好。

推荐:

小酒馆——一个创办于1997的小酒吧,它是一个艺术沙龙、一个独立唱片厂牌、一个文化公司、一个成都原创摇滚大本营、一个十几年不曾间断的周末摇滚现场。

沁店永丰路47号丰尚玉林商务港1楼附5号028-85158790

玉林店:玉林西路55号028-85568552

荷塘店:三圣乡荷塘月色万兴桥柏路百亩荷塘中

麻糖酒吧——乡村风格酒吧,周末有即兴表演,很多人带着乐器过去切磋,朋克民谣电音……年轻人的节奏海纳百川

地址:成都东门大桥东方时代商城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