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在反什么? 2大重点看黑箱程序、历史课纲争议

▲吴思华没下台,反课纲兵分两路袭击教育部、内政部。(图/记者语羚摄)

记者陶本和/综合报导

反课纲北高发言人、庄敬高职林冠华烧炭自杀身亡,30日晚间10时,反课纲微调群众上百人到教育部前哀悼。随着抗争情绪逼近沸腾,但「反课纲到底在反什么?」质疑学生作为的声音也接踵而来。

据现场民众描述,仍有许多学生、社会人士私下询问,为什么要反课纲?是在反什么?不过还是为反政府而反,先入为主的加入抗争的行列,以表示支持学生。所谓黑箱程序的来龙去脉,以及课纲调整内容到底至怎么一回事?以下为课纲事件起源,以及最受争议历史课纲内容整理:

课纲事件起源:

2014年1月,时任教育部长蒋伟宁以「错字勘误、内容补正及符合宪法检核」为由,以行政手段召开「101课纲微调」会议,由台大教授王晓波为首,召集10人的检核小组,并于1月底通过微调案。

不过,因为有些人认为台湾历史修改幅度甚大,有倾中的现象,加上台湾人权促进会在2014年2月7日向教育部申请提供12年国教课程审议相关纪录委员记名投票单,教育部以政府资讯公开法规定为由,拒绝提供。

2014年3月10日,台湾人权促进会认为教育部的课纲调整程序不透明,也不愿意公开会议纪录,向行政院提起诉愿,不过行政院认同教育部的处理,驳回诉愿,同年10月24日,台权会提起行政诉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于2015年判决教育部违反《政府资讯公开法》败诉,进而引来社会的轩然大波。

权会等团体胜诉后,便开始陆续在教育部前抗议,要求撤回2014年通过的微调课纲,抗争至今越演越烈。

针对程序问题,教育部长吴思华回应,行政院没有考量课纲审查涉及高度教育专业,政府资讯公开,国会行使调查权须组成调阅委员会或调阅专案小组,经院会决议才能调阅,他解释,如果人民可以要求政府机关提供审查过程进行直接监督,与立法院行使政府资讯调阅权,显然不相当。

吴思华也说,不公开的资讯只有课纲委员的名单和发言内容,目的是要避免委员受到干扰。

▼反课纲学生攻占教育部,天慢慢亮了。(图/记者张一中摄)

课纲争议内容:

外界针对课纲内容将「中国」名称改为「中国大陆」,提出有矮化台湾的质疑。对此,教育部回应,是以符合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关于日本「统治」改为「殖民统治」、加入妇女被迫做慰安妇、接收台湾改成光复台湾、郑氏改为明郑,以及清代改为清廷的部份,遭到质疑是中国统治本位,都有去台湾化的嫌疑。

▼教育部103课纲微调重点。(图/记者杨佳颖制,文/教育部提供)

以下,就最受争议的历史课纲,列出四个单元,包括早期台湾、清朝统治、日本统治、当代台湾,来了解课纲微调到底调整了哪些内容?

一、早期台湾

1.「国际竞逐时期」改成「汉人来台与国际竞逐时期」

2.「郑氏」改成「明郑」

3.荷西「治」台改成荷西「入」台

4.删除「汉人、日本人与原住民接触」

5.删除「滨田弥兵卫」与「麻荳事件」

6.加入明代颜思齐郑芝龙来台

二、清朝统治

1.将「清代」改为「清廷」

2.「中法战争」部分,强调「台湾在刘铭传的领导及民间如林朝栋等的支持下击退法军」

3.说明清廷在台湾的「现代化建设」如电报、教育和铁路,使台湾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先近的省分

三、日本统治

1.将原有「日本统治」改为「日本殖民统治」

2.加入台湾与甲午战后晚清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之互动,包括孙中山来台寻求支持,以及台人参与革命及中华民国之建立说明,以及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作为

3.淡化日本对台建设内容,增加殖民政府对台湾人民经济与土地的侵害,以及多数贸易由日本商社垄断

4.强调中华民国宣布对日抗战,并声明废除马关条约、抗战中军民死伤惨重,以及台人李友邦等赴大陆参与抗战

5.加入「妇女『被迫』做慰安妇」

四、当代台湾

1.「光复」取代「接收」

2.增加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内容,并叙述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与台湾代表的参与

3.「二二八」事件简化为发生背景、过程与影响,且变成重点内容,从过去次要的说明栏,提升为重点层级标题栏

4.删除「简述中华民国政府从代表中国到外交孤立的历程」

5.移除「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与环保问题」,强调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台海对峙、八二三炮战、反共政策与白色恐怖、保钓运动

6.说明十大建设、科学园区资讯业的发展;并介绍此阶段重要经济政策的推手如孙运璿

7.述此时期两岸关系的演变及具有影响性的重大事件,从三不政策、开放探亲、国统纲领、辜汪会谈、飞弹危机到世界分工体系下的两岸经贸关系。

至于白色恐怖,教育部调整公民与社会科的内容,从原本的「蔑视人权的历史教训,例如:我国的白色恐怖、良心犯、德国纳粹等」举例部分,修正为,「蔑视人权的历史教训,例如政府滥用权力对人民的迫害,以及殖民政府对殖民地人民的歧视」,以概括性说明取代原课纲明确的举例限定。

▼反课纲学生31日开辟冲入教育部出入口、在广场前抗议,周边许多反对海报。(图/记者陈弘修摄)

►►►关注2016,邀请读者加入《ETtoday筋斗云》粉丝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