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品牌迷思 欧日掀背车对决:马自达3 v.s VOLVO V40 T3
图文/7car 小七车观点
受到德、日系品牌的引领,以及RV风潮的双重激荡之下,国内的消费型态日益转变,除了大行其道的SUV车型之外,放眼50万国产车到150万的入门高级品牌,掀背车款的选项多胜枚举。
同时随着消费阶层逐渐年轻化,能够彰显个人品味或是潮流的车款已是购车的首要条件之一,因此相较房车兼具外型以及实用性的掀背车,自然成为了时下年轻族群的首选。 综观市场的表现,这股掀背车风潮不论是在国产车或是进口车方面都是相当兴盛,尤其是以中型车为宗,像是国产车有Ford Focus、Nissan iTiida等,进口车则是有VW Golf、Mazda 3等车款积极抢市,且上述的四款车除了Golf本身只有掀背车型之外,其余的掀背车型销售比例皆高于房车版本。
►►看好车是种享受,全都在ETtoday新闻云App
但是除了一般品牌,豪华进口品牌也看见了掀背车市场的商机,纷纷推出掀背车型向下扎根,包括Audi A3、Lexus CT200h、Infiniti Q30、M.Bnez A-Class、BMW 1 Series、Volvo V40等皆陆续进军市场。
挟着品牌的魅力以及丰富的配备,即便要价超过百万甚至突破150万大关,在市场上也能拥有一定的支持度,但相对来说,目前百万级距进口掀背车也同样拥有相当完善的配备,且定价方面更是落在多数消费者可负担的经济范围内,在这样的双重的优势之下使其一举跃升成为当前市场上的主流。
而以往国人的价值观对于一台车存在着彰显身分地位的表征,对于进口车的执着更可说是根深蒂固,尤其是对于有地缘关系的日系品牌更是喜好。
同时随着现代用车的普及以及驾驶经验逐渐提升,消费者对于用车的追求已晋升到「安全」的层次,不仅开始注重车辆的基本防护配备,同时也在意循迹控制、车身动态稳定等被动安全系统甚至是安全气囊数量等细节,这不仅是维护自身以及家人的安全,也是期待能在车辆的驾驭上获得更多信心。
因此,此回7car<小七车观点>考量了国内消费者对于掀背车的喜爱以及重视安全性的考量,针对Mazda 3以及V40 T3这两款进口掀背车作为比较,一探这两者同样诉求安全以及简约人性设计的外型与高质感内装之间的差异。
环顾全球乘用车市场,现阶段在车辆安全方面,主被动安全系统的配置已经不再专属于高阶车型或是特定的品牌,像瑞典的VOLVO便是致力于全方位安全系统下放到一般乘用车的典型代表。
其可靠且稳定的「City Safety」系统提供驾驶或乘客无论在先期预警或是失控的修正都堪称是欧系车当中的楷模,强调安全不分等级的概念,自最顶级的XC90休旅车一直到最入门的VOLVO V40 T3皆全面配置。
MAZDA在这方面其实也不遑多让,同样拥有着「i-ACTIVSENSE」主被动安全系统的加持,并且自CX 9豪华休旅车一直到市场上受欢迎的MAZDA 3皆提供配置,在安全的格局上堪称是平分秋色,而这也是身为市场主流品牌理应具备并提供给消费者的必要元素。
一个成熟且全方位的安全性,并非单纯的使用大量的坚硬材质打造或是透过安全气囊数量的堆叠甚至是主被动系统的添加来完成,而是在设计的初始便将这些构成要素考量其中,提出最佳的整合方案,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各项安全有关的配备项目发挥其最关键的功能价值性。
以素有瑞典坦克美名的VOLVO V40 T3来说,在重要的受力区块皆采用坚硬的硼钢材质打造借以保障车内乘员在遭遇碰撞时能拥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并透过与不同硬度系数的钢材配合达成对冲击力量适度的缓和或吸收。
MAZDA 3同样挟着SKYACTIV-BODY技术构筑出车辆安全最基本的框架,其不仅将车身结构进行优化,也为车架进行直线化和连贯化改造同时对部分应力部件进行补强。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车辆在碰撞过程中有更多的能量分散路径,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的同时还能减轻车重。
在制造环节,马自达也做出了适应性改良,SKYACTIV-BODY在交叉梁、门槛以及车身底部等处增加了点焊和焊接胶的使用率。
最后,SKYACTIV-BODY将高强度材料的使用率提升至了60%,其中抗压强度在780兆帕以上的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钢板使用比例大幅提升。
所有的细节堆砌之下SKYACTIV-BODY较旧世代MAZDA在车身重量上减轻了8%,同时刚性却提升了30%,这样的设计也通过了全球最严苛的NCAP五颗星安全碰撞标准考验。
提到了操控性就不得不谈论到近年来相当受到重视的被动安全系统及驾驶辅助装置。在安全不分等级的概念下即便是VOLVO品牌旗下最入门的V40 T3,也悉数标配了 ESC电子车身稳定系统、DSR 驾驶转向辅助修正系统、RAB 预警煞车系统等项目。
同样的在MAZDA 3上面也配备有TCS循迹控制系统、DSC动态稳定系统、ESS紧急煞车警示系统等,基本的安全项目势均力敌,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进行中期改款的MAZDA 3还进一步导入了MAZDA首创的G-Vectoring Control系统。
顾名思义这项技术是针对车辆行驶中四周方向的G值进行管理,借由侦测方向盘的角度和瞬时车速来调整引擎出力,即时对底盘避震器所承受的G值进行修正,借此获得更合理的过弯表现。
系统作动下其G力变化量为0.05G,作动频率则为每秒钟20次,基本上在行进当间驾驶人或者是乘客是感受不到差异的。
G-Vectoring Control G力导引控制技术不只是回馈操驾感,同时会运算在当时的行车、过弯等运动状况下,车辆如何以最符合效益的方式运转,包含油量供给与单一轮胎接地面承重和轮胎摩擦力等等资讯交互计算,得出车辆在该种动态的当下,燃油经济性与轮胎管理都能维持最优异的效能。
在先进的主动安全配备方面MAZDA 3也没有丝毫的退让,其所搭载的i-ACTIVSENSE主动科技安全含括HBC远近光灯自动调节系统、LDWS车道偏移警示系统、BSM盲点侦测系统(附后车警示功能+盲点侦测功能)、RCTA后车警示功能、SBS智慧型煞车辅助系统、SCBS-F前行煞车辅助系统、HLA上坡辅助系统等多项安全辅助科技。
在看完了理性面的对照之后不免回头看看感性的部分,MAZDA 3自2004年取代了长达40多年的Familia车系之后,已经历经三代车型的演变,每代车型都沿袭了Familia以降的日系运动化小型房车的概念,而从CX-5开始的“Soul of Motion-KODO魂动”设计理念,更是让MAZDA从2002年开始的静态美理念进化到动态美的风格。
至于VOLVO V40 历经改款之后在外观部分基本上延续过去的轮廓,不过在头灯部分导入了素有雷神索尔之锤称号的家族最新设计元素,鲜明的 T 字型日行灯搭配上原本的轮廓,赋予截然不同的韵味,同时也营造更佳的辨识性,由于品牌旗下车型产品周期普遍较长的缘故,因此对相对于不断在设计感进化的 MAZDA 来说,在线条上难免透露出世代上的差异度。
内装方面VOLVO V40 T3维持既有的浓烈北欧风格,不过在配备等级上加入R-Design与Inscription系列,而悬浮式中控台依旧承袭斯堪地那维亚之风,不过饰版则换上新式样抛光铝合金饰版等。
另外车内座椅材质也将源自Concept Estate的City Weave T-Tex/Textile北欧高透气运动布座椅列为标准配备。
MAZDA 3历经小改款之后透过大量采用软塑胶辅以更为精致的压花设定针对内装质感进行了一番强化;另外比较明显的改变在于新增EPB电子手煞车系统(四门/五门顶级型以上配备)、全新的「Active Driving Display」彩色HUD系统。
不仅辨识度更高,同时还能与选配的MZD Connect卫星导航系统同步显示导航转向路口资讯为驾驶提升阅读的便利性。
对应日益严苛的进口同级对手挑战MAZDA 3除了拥有i-ACTIVSENSE搭载之外,其他像是TCS循迹控制系统、DSC动态稳定系统、ESS紧急煞车警示系统、六颗安全辅助气囊都是全车系标准配备。
再加上发展成熟的SKYACTIV全新动能科技(引擎、变速箱,底盘,车体结构)进一步的整合推出G-Vectoring Control车辆动态管理系统,其不仅提供MAZDA 3相当优异的乘驾品质,也体现了品牌所强调的「人马一体」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安全配备等级之下MAZDA 3仅需以不到百万元的售价就能够拥有,可说是先进系统下放到一般乘用车市场的最佳体现者。
而从市场的占有率来看,Mazda 3也兑现了品牌回归日本原厂直营体系后,强调透过持续的沟通,深化形象与受到消费者认同的目标。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7car 小七车观点》
※本文由7car 小七车观点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