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磺胺类抗生素严重过敏?长庚团队全球首度找到原因

长庚团队找到磺胺抗生素扑菌特锭过敏特殊基因。(长庚提供)

磺胺类抗生素扑菌特锭(Baktar),是台湾药害救济排名前十大常见药物,也是全球严重药物过敏的前五大药物。长庚医院研究团队带导台湾及亚洲各国合作进行研究,费时5年,终于确认了磺胺抗生素过敏的特殊基因型 (HLA-B*13:01及相关基因型),带有此特殊基因型的人使用扑菌特锭抗生素药物就有可能产生严重药物过敏的风险,且其风险比一般人高出45倍。

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于2020年9月国际过敏领域排名第一的期刊「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期刊(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并申请全球专利。这项成果不但让台湾的精准医疗进展再向前迈进一大步,也更加深了台湾药物基因体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磺胺类抗生素扑菌特锭(Baktar),广泛用于治疗人体各种感染症,连烫伤药膏眼药水都含有这类抗生素,在台湾每年有高达20-30万人会使用。但这类抗生素却常造成药物过敏反应,严重甚至有致死风险。

过去数十年,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寻找为何有人会对磺胺类抗生素产生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答案,传统的假说是因磺胺代谢的基因异常所导致。长庚医院的研究团队带导台湾及亚洲各国合作进行研究,利用最新的全基因体定序研究技术,费时5年,锲而不舍抽丝剥茧下,排除了代谢基因的相关性,最后终于确认了的磺胺抗生素过敏的特殊基因型。

林口长庚医院皮肤部长钟文宏表示,过去长庚医院研究团队和中研院合作,找出了药害救济前两大过敏药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及安乐普诺锭(Allopurinol)的药物过敏基因,目前在全球及亚洲很多先进国家都已经都被推广为临床筛检项目。而第三大过敏药—芬妥英(phenytoin)的过敏基因,也是长庚研究团队于2014年破解发表,加上现在的磺胺抗生素的过敏基因的发现,已经有高达六成以上的常见严重药物过敏的基因,都是被台湾的研究团队所破解,不同的药物过敏基因有不同相对的特殊基因型。

钟文宏指出,在长庚医院收治案例中,有一位青春期的女大生,因青春痘服用扑菌特锭抗生素,结果引起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全身红肿及发烧,并发猛爆性肝炎(GTP值超过3000),差点导致换肝。另一位悲惨的案例是一位18岁的少年,因治疗青春痘服用此抗生素后,最终却导致肝衰竭而死亡。另一位女性病患,因泌尿道感染服用此类抗生素,导致全身性的皮肤水泡破皮,甚至引起败血症而差点死亡,虽然幸运地活下来了,并发了永久的后遗症眼睛视力严重受损。

林口长庚医院皮肤部陈俊宾医师表示,扑菌特锭抗生素是全球广泛使用半世纪的老药,目前仍使用于上下呼吸道感染症、肾脏尿路感染症、生殖器感染症、肠胃道感染症及皮肤感染等,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不过根据台湾药害救济的统计,扑菌特锭是目前国人引起严重皮肤药物过敏排名第六的药物。

而磺胺类抗生素过敏可从轻微到严重反应都有,轻微的表现可能是局部或全身的搔痒红疹,严重过敏反应则包含史帝文生强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和药物反应伴随嗜伊红白血球增加与全身症状(DRESS)。临床表现则包括全身性产生红疹与水泡,到大范围的皮肤破皮和黏膜溃疡,也可能并发肝肾功能或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30%;有些幸运存活患者,也可能会有眼睛视力受损的永久后遗症。

钟文宏表示,严重皮肤药物过敏常耗费庞大的医疗支出,每年有上千万的药害救济补助是给付这类病人;若能早期于病人服药前进行用药前基因检测和疾病早筛,将可有效预防严重药物过敏的发生。因此这项成果的发现,未来将可应用于磺胺类抗生素用药前的基因筛检,若带有危险基因型可避免使用磺胺抗生素,改用其他类抗生素来取代。

钟文宏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未来若能全面推动这些常见过敏药物基因筛检,甚至推广到健检及新生儿筛检,将可预防因用药产生的严重过敏伤害,避免终身遗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