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让现代人变笨? 专家论点:大脑重塑做出调整
科技带来便利,也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习惯和沟通方式。有研究认为,网路让人变笨了,频繁使用电脑、手机及搜寻引擎,导致记忆力衰退。而大陆有专家表示,人类的大脑很聪明,会随着这些由高科技带来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科技进步并不会导致大脑神经系统发生「退化」。
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蒋斌教授接受《广州日报》访问时指出,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懒惰,身体运动机能确实有退化,例如通宵玩电脑游戏甚至会出现眩晕、晕倒、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有研究表明,每天花大约10小时上网的大学生大脑皮层的灰质,比每天上网2小时以下的学生要少,而灰质是负责大脑思考的部分。「现在年轻人中患『痴呆症』的人数逐年增长,『提笔忘字』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人因为用惯了电子产品,导致只会用零散的语言交流,用游戏和电视节目取代了传统阅读,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对此,蒋教授说,根据生命现象中的「用进废退」理论,大脑皮层中调控阅读和语言的中枢使用的少了,自然会发生「倒退」;而过分依赖GPS导航,也确实会妨碍大脑海马回形成新记忆的功能活动,使得空间记忆能力下降。
▲手机示意图。(图/CFP)
科技改变大脑,有不少人都在担心自己会「变笨」。不过,蒋教授认为,人类的大脑很「聪明」,会随着这些由高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当今科技的进步并不会导致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发生「退化」。
「其实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就是要不断顺应新的变化,现代人和几百年前的祖先相比,体格和肌肉的力量是下降的(长期运动的人除外)。尽管现代人大脑的部分功能下降了,但智力是提高的。」蒋教授指出,现在的人无论是在运动、排队买东西或过马路等红灯,甚至在晚饭闲聊的间隙,都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完成一些工作,这就是智能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此不必过度恐慌。
蒋教授表示,虽然高科技使得人们越来越懒,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的。「高科技产品的不断使用,逐渐重塑了我们的大脑,我们因此变得更加『眼疾手快』。」
▲上网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蒋教授说,人出生后,各种感觉经验刺激(如声、光和触觉等),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等不断改变大脑,使得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顺应这些感觉刺激或技能训练,并留下相应的「印迹」,最终造就一个高智力、高技能、富有创造力的人。「大脑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可以被外界感觉经验所改变的能力,称为『大脑可塑性』。」
他进一步举例,将多年演奏小提琴的人与未接受任何音乐训练的人对比发现,当刺激左手小指的时候,有长年小提琴训练的人比未经训练之人激活更多对应的躯体感觉皮层,而且激活区域的大小与学习小提琴的起始年龄呈正相关。
蒋斌表示,人类的大脑其实潜能无限,例如「盲人有较强的听觉和触觉」、「聋哑人有较强的视觉」等,都证明了大脑在外界环境变化之下可以做出相应改变。他强调,在高科技飞速发展之下,高科技产品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大脑同样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去适应,让人类更好地适应已经发生改变了的新环境。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