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资料共享与开放心态 协助创造银行、企业、民众三赢
2017年经济学人发表专文指出「世界最具价值的资源不再是石油,而是资料」,此文章引发国际广泛的讨论,无论好坏面向皆有,但由此可以看出在科技发展和应用更深入产业及民众生活之际,人们对于过去几十年所认知的高价值资源产生巨大改变,对于以前较没有特别关注的个人、企业或产业的相关数据资料,未来将逐渐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向前的重要新资源,而资料开放运用让企业有机会创造更多更新的服务,或将成为推助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引擎之一。
国际顾问公司所提出的研究报告中,2013年曾针对开放资料(Open Data)可帮助产业经济释放更多产值提出相关估计,认为当开放资料被成熟运用时,应可协助全球主要产业经济每年增加约3.2至5.3兆美元的潜在价值。其中,消费金融有机会在开放资料运用的帮助下,每年多增加2,100至2,800亿美元产值。另外,欧盟开放资料平台于2020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较乐观的经济成长预期的情境之下,欧盟整体开放资料经济规模可能由2019年的1,844.5亿欧元增长至2025年的3,342亿欧元,该研究也指出金融保险业是属于开放资料经济内,几大重要且具高度潜力的发展产业之一。
开放资料在国内外并非是最近几年才突然兴起的新概念,2009年美国总统欧巴马上任后就签署「透明与开放政府备忘录」,造就后来政府开放资料之成形与实施。国内政府对开放资料推动也相当早开始执行,2012年行政院决议推行政府资料开放平台并于2013年网站上线,2015至2017年连续获得开放知识基金会(OKF)的开放资料指标(ODI)第一名,可见国内政府在开放资料的执行情况相当受国际肯定。
在国内,开放资料的运用除政府将可释出的资料开放之外,近几年讨论热度最高也最受产业界期待的就是开放银行(Open Banking)。开放银行主要是银行机构在获取客户同意之下,将所拥有的客户资料进行分享,属于私领域的资料共享,目前主要互通对象以第三方服务业者(TSP)为主,而政府的开放资料则属于公共领域。
目前国内金融业于开放资料的相关发展,将会逐渐进入政府和金融机构两者资料开放同时并存且公私领域协作的趋势。政府为推动个人资料自主运用,让民众自由下载使用个人化资料或单次同意给予第三方运用,2020年7月国发会主导的「MyData数位服务个人化」平台开始试营运。除连接政府几大部会的个人资料供民众下载之外,在试营运初期亦有本国银行加入,而随着数位化的发展推进,目前加入MyData平台的国内银行已来到10间以上,各间银行分别提供贷款、信用卡、开户等线上金融业务服务。
在国内开放银行方面,根据规划主要分「公开资料查询」、「消费者资讯查询」、「交易面资讯」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不涉及消费者个人资料,以非金融交易面资讯为主的「公开资料查询」,如存款利率、ATM及服务据点等已在2019年10月「开放API平台」上线时启动,共23间银行与6间第三方服务业者参与。
第二阶段「消费者资讯查询」则由集保公司扮演第三方服务业者的领军,金管会已于2020年12月核准6间银行与集保公司,以及远东银行和远传电信分别合作办理,预期随着效果逐渐显现,将会有更多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业者加入。由于集保在证券的角色与功能,未来对于开放银行进一步迈向开放金融来说,对银行和证券来说皆有望获得正面助益。
无论是开放资料或开放银行,要能创造更多元服务的关键在于「资料赋权」,意即要让民众觉得在隐私可管理、风险可控制、存取方便等前提下,愿意将资料提供出来并进行活化。未来个人资料可能不再被企业单独拥有,大众可按照需求跨机构流通,进而创造一波新的商机。若以目前开放银行仅银行分享资料,而无法从其他产业取得资料来看,运用上或许相对较为狭隘。然而,若未来开放银行能逐渐提升至开放资料层次,电信、零售、医疗或其他产业也分享资料,大家秉持开放心态与开放思维,并与政府各部会和机关的资料串联,建立起资料经济生态圈,则或许可以创造银行、企业、民众三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