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非老人专利 她28岁骨骼肌肉量剩6成...老了下场超惨

▲「少症」非高龄专利,她28岁骨骼肌肉量剩6成...老了下场超惨。(图/示意图,非文中当事人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台湾进入高龄社会,肌少症成了老人失能原因之ㄧ,但营养师提到,近年来肌少症已非老人专利,许多不到30岁的年轻族群,骨骼肌肉量都不到20公斤,远低于标准值,成为年轻肌少症族群,归咎其原因,可能与不当减肥有关

中华民国肥胖研究学会理事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前营养师郑佾琪表示,一般正常男性骨骼肌肉量约落在30~35公斤、女性约在23~25公斤,而当四肢骨骼肌肉量(以BIA方式测量)除以身高平方,男性小于7 kg/m2、女性小于5.7 kg/m2就代表肌少症。

郑佾琪提到,近期她收治一名28岁的女性,体型微胖,经测量骨骼肌肉量不到17公斤,不到标准6成,询问后才发现她曾多次减重,且都采取节食方式,又没有补足蛋白质,身体才会瓦解肌肉,从中补足肠道细胞、荷尔蒙所需要的蛋白质,也让她每次减重下来,骨骼肌肉量越来越少。

「节食减重不仅伤身,还容易产生溜溜球效应。」郑佾琪表示,近年来国人以瘦为美,许多年轻族群为了瘦更是无所不用其极,10年前门诊中几乎不见年轻肌少症个案,5年前是1年一个,但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20个案例,以女性居多,有些25岁以下的女性骨骼肌肉量甚至不足15公斤,「她们一看到结果也吓到。」

▲中华民国肥胖研究学会理事、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前营养师郑佾琪。(图/记者严云岑摄)

郑佾琪提醒,年轻时骨骼肌肉量未达到标准值,老年罹患肌少症风险也大幅增加,因为从40岁起至70岁止,每年肌肉量皆会流失10%,如果未加以训练,不仅走路容易跌倒,有时个案钙质摄取不足,还会增加骨折风险,有些人甚至一「折」不起,长年卧床让体重直线上升,三高风险也随之而来。

该如何在年轻时就察觉自己有肌少症?郑佾琪提醒,平常在家可自行测量起立坐下5次是否大于12秒,或者步行速度小于每秒0.8公尺,另外,体重较重的族群,也可以观察是否在短期内体重快速增加,如果每个月多2~3公斤,且持续数月未停歇,就要考虑是否有肌肉变异,应该要尽早到减重门诊进行监测

郑佾琪提到,正确减重方式,主要还是以「吃」为主,增肌则是要靠运动,如果确诊肌少症,也在营养师建议下,喝乳清蛋白搭配运动,趁年轻时补回流失肌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