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别走「极端」

8月31日健保署宣布,9月起将处理医材收费明显不合理极端值。(资料照)

健保署公布自9月1日起,实施自付差额医材极端值管理。其方式是将各医疗院所收费由低至高排序分位,以人工水晶体为例,便是设定第60分位为极端值。但此等不论医疗技术品质差异、院所议价能力的切割方式,对于医疗品质的维护与进步将有如行走钢索,令人胆战心惊!

健保署虽依法有权订定自付差额上限,但现行作法恐悖于极端值管理的初衷。因为极端值一般是指某一观察值与其他观察值的数值呈现极大差异,但现在却设定第60分位为极端值,岂不认为有将近半数的收费标准皆偏离常态,显有违统计原理

再者,未来要多久检讨一次极端值?

主管单位对这次自费医材差额是否会造成医材品质下降、医疗专业变得廉价劣币驱逐良币的质疑,都用「民众权益」略过,但究竟新制对民众权益是保障还是剥夺,其实值得商榷。

此次实施自付差额医材极端值管理从政策拟定过程公告与实施日期都很匆促,相关单位都以「已与相关医学会讨论」搪塞,没有提出产业影响评估报告,将来不仅可能造成厂商不愿引进同功能分类但品质创新的医材,限制了病患医疗选项之自由,另一方面亦会使医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设立医材价格天花板很可能将加速新医疗科技放弃台湾市场

我国除了具高品质的医疗技术,更借由新医材的科技研发,将医疗产业推向世界。例如活体肝脏移植、人工生殖技术、心血管治疗等,均因成功率存活率高于欧美国家而拥有极高的竞争力,不但是台湾之光,亦是患者福音医界长久的努力得来不易,政府更应珍惜。

因此,建议政府在管理医材差额自付的态度上,切勿丑化医界、挑拨医病关系,应以病患权益与医疗竞争力为核心考量,强化公共沟通,最好再召开公听会凝聚各方意见,拟定更周全方案,方为全民之福。

作者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