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忆便当 古早台湾味藏温情

古早便当盒满承台湾人的记忆。(迪化207提供)

本土疫情升温,让许多外食族对于一日三餐的安全卫生焦心重温「便当」记忆的迪化207博物馆特展,让不少观展民众惊艳于台湾不少人收藏有不同时期的便当盒,也从便当的变迁,看见时代生活回忆。

透过台湾早年的各式便当盒及老照片叙说台湾的便当故事,此次展出的便当包括传统竹编便当、铝制便当盒、老店特制白铁加银餐盒等,此外,亦可见1970年代流行的「包饭」,即业者将四菜一汤盛盘放入铁盒中,以机车外送的早期外送便当形式

迪化207博物馆创办人陈国慈表示,自己在香港生长,没有带便当的文化,即便是寒冷的冬天,家长也只能为小学生准备冰冷的三明治作为午餐。而在台湾「我自己两个生长在台湾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每天带着家里准备的便当上学」还会有值日生把全班的便当帮到厨房,整批放到大蒸笼内,蒸热再搬回教室。「大家打开便当时,一股热腾腾的香味扑鼻而来」陈国慈表示,对如今已40多岁的孩子而言,在学校吃便当的景象,仍是一段温暖的回忆。

陈国慈表示:「现在的学校普遍提供健康的午餐,也让家长省下准备便当的麻烦,却让孩子带着『家的味道』到学校那份亲情消失了」也因此透过特展,重温那份旧时代的温度。迪化207迪物馆馆长华安绮则指出,虽然在策画过程中曾怀疑小小的便当盒,会有收藏者吗?但最终发现许多人确实也珍藏小时候的便当记忆,提供各式便当物件分层便当盒、军警用便当盒、企业用便当盒等。

除了各式便当盒,前辈摄影师邓南光捕捉小朋友们在台北城京町活动后吃便当的影像,也仿佛透出木片便当盒及郊外踏青的美味,华安绮说:「装展时就有伙伴说,看到绑便当的绳子,就闻到了小时候便当的味道,是青春年少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