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更科技!打包整个交易影像声音签名 非亲晤也行
▲政治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系主任彭金隆。(图/彭金隆提供)
政治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保险科技实验室,历经一年自行研发完成保险业身分认证及交易确认系统,即将透过参与保险公司的测试数据分析成果,提供保险局评估上线可行性时程。执行此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系主任教授彭金隆说,透过影像身分认证系统,收集交易影像、客户声音及签名等多重确认机制,让金融保险科技服务更符合市场交易常规。
这项计划也将保险界常见业务员与保户之间的有关「亲晤亲签」争议案,提出一项供保险公司、业务员及保户更完整解决问题的方案。
彭金隆说,过去法规对保险契约成交与交易内容的确认,太过注重在签名形式上,但保险法并未规定保险契约成立非亲签不可,而是只要证明民众与保险公司双方意思表示合意即可完成契约。
因此目前开发出来的系统,可以更明确的证明当事人身分以及交易内容的确认,未来可以应用在各种通路之上,例如超商、保险公司门市、网站、手机下载的App或是业务员的行动投保的平板电脑里,都有其可行性。
这套系统便是透过保险交易流程予以分段查核验证方式,逐一进行身分与交易内容的确认与纪录。
首先从证件防伪检测→录影拍照投保过程中的动作、说话声音与内容→比对证件与各项特征验证符合为本人→填写要保书→签名确认→比对交易程序正确度→录影全部确认交易重要内容流程→打包档案→储存区块链或网路认证讯息→完成交易寄发保单。
完成以上流程,客户既可以完成要保程序,也就是未来民众要购买保险,可透过业务员面销保户,也可能在其他任何通路甚至自己就可以完成。
目前保险法规定要被保险人需亲签要保书,还有业务员须亲自见到要保人、被保险人本人填写要保书的规定。
若未达到以上的规定,保户可能会主张保单契约效力有问题,进而要求退还全额保险费,保险公司也会受到行政处罚,过去也常因为在亲晤亲签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并未留下任何客观证据(如影音或照片),导致双方各执一词,衍生出许多争议案。
就曾发生有一位妈妈帮女儿买保险,当业务员去拿要保书,并须确认是不是女儿签名时,妈妈却说「是她签的,但她现在没空见你。」而过了10年后女儿则以非亲签为由,要求退还1800万元保费的案例。
或者是子女发现父亲买了一堆保单,被保险人的名字却不是自己签的情况之下,要求保险公司退还2000万元保费。
以上都是这二年发生在本土级保险公司的真实案例。因为现行制度并没有完整的证据纪录,也让业务员确认是否为保户本人亲签的真实状况,倍感压力。
一年前,政大风保系系主任教授彭金隆得知保险业者面临的这些挑战,便思考要如何在道德风险与不能成为犯罪工具的防线中,透过数位科技改善业界的痛点。
彭金隆说,保险业是一个高度受到严格管理的行业,在业务员招揽保单时,非常重视签章效力。签名虽然是可以证明有买保险发生的这一件事,但无法证明完整交易的过程以及客户真正的意愿。
那么如何确认保户的「身分」与「签名」?彭金隆说,这就是开发此新系统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回到问题根本点,思考在保险交易中确认当事人身分以及交易内容,应该采用最贴合日常交易常规得方式进行。
彭金隆也强调,虽然身分认证有许多方式,如收集民众指纹、瞳孔虹膜或是DNA等侵犯性较高的方式,但这样会容易让民众有被侵犯或是担忧安全性及隐私。
因此在身分确认上,政大采用以往各政府机关及民间单位,最常用也最容易的方式-核对身分证确认是否为本人,并以最贴合保险交易常规的方式来核对辨识身分。
然后再透过要保人影像、声音辅助、线上签名线上留存方式,也可以搭配原有的亲晤亲签机制,让民众购买保险有更多的选择又可享到科技便利性。
特别是后续的保单变更服务、保险的续约再购、保险金申请与给付等,都可以享受到科技的便利与安全。
最重要的是,整个交易过程有清楚明确的证明双方留存,可以增加交易安全降低纠纷,也可以更有效遏止保险犯罪,确实是一举数得。
彭金隆特别强调,这是一种全新的突破,在他跟主管机关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金管会从主委到保险局,都非常重视保险科技应用,也非常积极在推动各项措施解决市场痛点。
因此彭金隆建议保险公司可把握这个机会,共同「先求突破再求竞争」,一起解决监理上的顾虑及法规上的突破与适用,便可考虑透过此系统的测试验证后实际上线,运用科技服务客户,让保险交易愈加顺畅更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