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了吗?5种无力感的特征...不反击、厌烦、食欲不定

▲长期的无力感可能会引发忧郁症。(图/达志示意图

文/朴璟淑

无力感有好多种面貌,单纯觉得无力,还是对每件事感到厌烦或提不起热情等,并不是无力感的全部。无力感会透过各种想像不到的症状出现,不单纯只是缺乏工作能力或懒惰,必须尽快侦测出这些讯号。我们先来了解马丁塞利格曼所统整出的无力感症状。

1. 不采取行动

无力感最重要的症状是不采取任何行动,也可以说主动性消失,无法掌控环境和事情。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无法掌控」。无法掌控的人认为所有事情「非常厌烦,反正我就是什么都做不了。」于是失去想要行动的意念,放弃尝试

马丁透过实验得到这样的结果,起初束手无策接受电击的狗,即使后来给予牠逃走的机会也不愿意脱逃。这种情形并不是只有出现在狗身上,以老鼠、猫和猴子等其他动物做实验时也出现相同的结果。人类也是当得知自己无法掌控事情时,便主动性失去行动的意志。这种不采取行动的原因来自「动机弱化」和「动机障碍」。

2. 我什么都做不好

当无法掌控的情况引发无力感时,就无法正面思考出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狗有了一次无法躲避电击的经验就无法忘记,人类也是一样,因而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形成负面认知」。看待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模式受到负面影响的症状,另一个名称是「认知障碍」。

3. 不只心情身体也出现病症

陷入无力感时,会出现各种情绪障碍,包括悲伤、忧郁、焦虑、内疚、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影响身体。

情绪受到冲击时,不只心情受到影响,身体也会遭受负面影响,这在心理学和医学上是已经被证明的事实。猴子感受压力时,会变得忧郁而出现胃溃疡症状;从水灾火山爆发车祸、绑架等事件中存活的人经常做恶梦,或出现消化不良和失眠等症状的例子都可作为佐证

情绪低落时,也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图/取自LibreStock)

因为伴侣过世或子女发生意外的冲击而患病甚至死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遭不难发现。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教授乔治恩格尔(George Engel)花了二十年以上的时间,研究心理失落和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当成功阻挡生理病原体生命体感受到无力感时,会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也就是说,无力感很容易让生命体患上各种疾病。我原本属于健康体质,也因为无力感的关系而罹患忧郁症,我在那段期间也染上各种疾病,直到现在,症状才几乎消除,再度回到健康状态。那段时间折磨我的疾病,并不单纯只是老化的关系。

4. 过度被动消极

动物和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当遭受外在攻击时会躲避或反击,这是直接关乎生存的本能行为。但是当人或动物遭受无力感入侵时,会转变成非常被动的倾向,面对攻击不但不反击,反而照单全收

这种行为和个性温和并不相同,温和是拥有反抗的力量却选择宽容,但被动是认为无法抵御而不得已接受攻击。认为就算竞争也无能为力,由于这种负面认知而无法采取行动,同时引发了「行动障碍」。

5. 忽上忽下的食欲

▲清理、按摩耳朵可以促进代谢、舒缓身体疼痛。(图/达志/示意图)无力感和忧郁会伴随体重变化,无力感的人们多半会出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轻的现象。过去心理学认为无力感和忧郁症会抑制食欲,使得体重减轻。但最近很多研究显示,压力会造成暴饮暴食,使体重增加。我们周遭很容易发现这样的例子。

不久之前韩国小姐出身的L参加某电视台举办的减重节目而成为话题。原本拥有出众外貌身材的她,体重暴增到将近一百公斤,让人不敢置信。原因是她在创业失败之后陷入暴饮暴食。韩国小姐出身的她没有好好自我管理而导致体重暴增,这正是忧郁症暴力所留下的后遗症

本文摘自《无力感》/朴璟淑(认知科学博士)/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