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过新年传统习俗!除夕夜为什么要吃荞麦面?

荞麦面,示意图。(图/右上四十五度角)

文/神崎宣武,摘自《日本的季节文化》,远足文化出版社译者/何姵仪

除夕到元旦这段时间要「守岁(年越し)」。净化身心,彻夜不眠地等待年神降临,是守岁的传统形式。

这一夜享用「おせち」或「歳取り」等特别准备的年菜是普见全国的习俗。除夕夜吃的荞麦面「年越しそば」也是其中之一。这原本是江户城镇的饮食习惯,因为每逢忙到焦头烂额的年底,人们常吃不需花太多时间准备、可以立刻上桌的荞麦面。即使是为了准备过年而开始清扫煤烟灰的这一天,人们也是习惯吃荞麦面。不仅如此,江户的商家在「月仕舞」,也就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习惯来一碗荞麦面,称为「晦日そば」。然而不只从何时开始,这个习惯演变成只在除夕夜吃荞麦面,并且流传至今日。

除夕荞麦面的由来,一说是金银工艺品工匠在每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会用荞麦丸子(面疙瘩)敲打地板,以捡拾掉落在地上的金银碎屑。用荞麦丸子敲打地板,可以黏起到处纷飞的金银碎屑,放入火中一烧,荞麦会烧成灰烬,最后只剩金银碎屑。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流传「荞麦会聚金」这个说法,甚至广传至一般民众之间。

江户的商人吃荞麦面并非仅限于月底或年底。江户中期以后,随着外食产业的发达,进而促成面摊的流行。江户城内荞麦面店的数量据说多到「每一町就有五间」,而且几乎都是面摊。如同落语(即单口相声)中「时荞麦(时そば)」这个桥段所言,当时荞麦面一碗十六文钱,由此可看出这已经发展成商人的点心与宵夜了。

「夜寒风刺骨 众人围挤小面摊 只求荞麦面」(《诽风柳多留》)

让江户人爱上荞麦面有好几个理由,其一应该是港口附近的农山村比较容易以陆路方式运送荞麦。与其他谷物相比,荞麦并不重,磨成粉的话会更轻。故不仅是甲州山梨县),就连多摩地方的丘陵地与秩父(埼玉县)也会将荞麦运至江户。之后连信州长野县)也将荞麦粉运至城里,填饱了江户人的肚子。江户城的人口以男性居多,尤其是单身者,所以才会让简便的荞麦面深受众人喜爱。

不过,这样的情况现在已经转为拉面。荞麦面店依旧存在,但是荞麦面摊却已消失匿迹

现在人吃除夕荞麦面,都是为了期望寿命家运能够和荞麦面一样绵延不断,但是这就和取谐音一样,站在历史民俗的角度来看,含义浅薄。而住在东京以外的人吃除夕荞麦面大多是在战后。也就是在战后过没多久兴起的情报化社会之中开始流传的。

农山村的人吃荞麦,以把荞麦粉揉成丸子状的面疙瘩「そばかき」最为普遍。面条状的「そばきり」也吃,不过却是办活动时用来招揽顾客盛馔。把荞麦粉揉成面条,沾酱食用的吃法完全是江户发展的外食型态。关于荞麦面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以庆长年间(一五九六—一六一五年)始于甲州、信州(长野县)一带之说最为有力。

荞麦作为农作物的历史非常悠久。《续日本记》在养老六年(七二二)的项目中,提及元正天皇鼓励人民栽种荞麦,以作为救荒食物。由此看来,食用荞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更久远的时代。

即使是高原或高冷地等贫瘠土地,荞麦依旧能够茁壮成长,所以才会以山地为主要栽种地带。加上荞麦播种之后只要两、三个月就能够收成,故不容易得到米或小麦的贫寒乡村大都会大量栽培,而生活在山地荒村的人长久以来更是把荞麦面疙瘩当作主食之一。

去壳的荞麦(种籽)与米混合蒸煮后就是荞麦饭,还有单用荞麦籽熬煮的荞麦粥,以及用荞麦粉做成的馅饼。流传到现在,甚至还有用荞麦粉做成的糕点

使用荞麦的习惯如此发达,是日本独有的现象传闻荞麦的原产地为中国云南,姑且不管荞麦面疙瘩,从烹调方式发展至荞麦面这一点来看,的确是日本特有的现象。不过现在生产荞麦的地方以俄罗斯与波兰居多,而日本更是有七成的荞麦仰赖进口。

荞麦分为春荞麦与秋荞麦。结穗前会绽放无数高高低低、大小不一、小巧玲珑的白色荞麦花。微风一吹,轻抚摇曳。无奈的是,这片丰饶,已成为原始的旧时景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