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20分能活更久!「最低运动量」降46%死亡率...各年龄层所需曝

▲不运动死亡风险会上升。(图/翻摄自pixabay)

记者林妤柔综合报导

现今网路发达,网购、外送app取代这世代人的生活习惯,使得沙发马铃薯越来越多,陆媒生命时报》指出,现代人越懒、越不想动,无形间浪费了自己身体活动量。其实只要简单的蹓狗、散步,也能降低46%的死亡发生率

根据外国网站《the BMJ》研究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找了14599人,年龄介于40-79岁之间,来看运动和死亡率关系,研究发现,越常运动的人,其死亡率越低。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有1/4的成人活动量不足,很多人都以为运动一定要出汗,或是要强度、高耐力训练,事实上,只要维持最低的运动量,好比每天散步20分钟、蹓狗35分钟,就能预防46%的死亡率。

▲骑脚踏车可说是高强度运动。(图/达志影像

基本上,中强度运动是消耗中度体能,使心率轻微加快,好比跳舞、蹓狗、做家务事、健走;高强度运动则是游泳竞技体育上坡健走、骑单车,让心率明显加快、呼吸急促。

生命时报也分享,各年龄层应该有多少活动量,像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最好做60分钟的中强度到高强度的运动,超过60分钟就会对身体有额外帮助,每周至少做三次加强肌肉骨骼的活动;18-64岁成人,建议一周至少做15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活动,或是两者综合起来的活动量。若想让身体更健康,可运动增加至每周300分钟,每周至少花两天来训练主肌群。

▲打扫也是活动。(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65岁以上的成人,则建议每周从事至少150分钟的中强度活动或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或是两者综合起来。另外,每周多做300分钟的运动,且一周至少两天多训练主肌群,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行动不便者则建议,每周至少三天训练连身体平衡和预防跌倒。每次运动时间超过10分钟,也有利于心肺建康

生命时报也建议,多做家务事,出门买菜、蹓狗、打扫房间利用外出、通勤和闲暇时多走动;办公时减少久坐机会,好比站着打电话、少乘电梯爬楼梯、坐太久就装水和上厕所;周末时多安排外出活动,来增加运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