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中国砸钱抢人 惠台31条逼台老板「非付高薪不可」?

▲许多人担心,大陆惠台31项措施可能导致台湾人才大量外流。(图/示意图视觉中国

文/管婺媛吴中

中国政府在今年2月底发布惠台31项措施,重点不在内容的新旧,而是它正式宣告了习近平对台工作战略,已绕过台湾政府,从过去两岸官方谈判服贸互惠、开放陆客陆生来台,到走入单方面「开门、揽才」的路径

「这是习近平要在人大改组前,给外界看到过去他对台努力的成果,一次性宣布,」一位负责两岸事务的政府官员对我们说,「这是系统性全面性的宣告、布局。」

前述官员透露,对台路径转变,源自习近平上任初期,2014年因抗议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而起的太阳花学运,它让中国发觉,台湾大多数30岁以下青年都对中国抱持反感,代表先前对台工作的全面挫败。那之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两岸交流场合,几乎逢人就问:「我们到底做错什么?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北京现在想通了,与其把利多做给台湾政府,不如把和平红利直接发给台湾基层民众,」民进党立委郭正亮说,过去中国要在政治上有所得,因此开启官方谈判,并派人来台采购、给甜头,但现在,它更着重于经济力把人才吸引过去,再让这些人回头影响台湾社会对中国的印象。

台面下,有「准国民义务

从就业、就学措施来看,过去台湾人才与产业西进受市场驱动,从第一波传产制造业西移,第二波服务业、科技业被挖角高阶人才出走,到这一次,则是中国以政策领军,全面启动中阶人才吸纳计划。

提供台湾人「准国民待遇」,是要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西进。不过,其实近年在中国工作的台湾人,普遍感受到就业与生活条件,逐渐与当地人看齐,包括可用台胞证号码直接上网预购高铁票等,甚至还有「超国民待遇」。

在中国一线大学任教的一位台湾教授就举例,他的孩子要进入大学附近的重点小学读书,就连当地人都需要靠关系、背景才能入学,「但,你是台湾人,对方就愿意给你『方便』。」

只不过,享有「准国民待遇」的同时,也得有心理准备,要付出「准国民义务」的代价。

一位多次参与中国影视制作的台湾人就透露,去中国工作,拿到的薪资可能是在台湾的3倍以上,但当对方拿出「不支持台独」的切结书要他签名时,为了生存,只能硬着头皮签下去。「这种例子太多了,从戴立忍、《健忘村》到林心如,当人家要你表态时,你会怎么选择?」

有人看到惠台31项的利多,但也有人看到其中的「毒药」。当台商、台湾人才追着政策胡萝卜西进,也要当心,胡萝卜可能随时被收回去。

「台商西进30年了,可以活下来的,都不是靠中国给优惠,」一位台商谈起惠台措施,相当不以为然,「你要靠的是竞争力,现在还想依赖优惠存活,你迟早会倒,优惠就是毒药!」

那么台湾政府,乃至留台发展者,该如何因应?一位政府官员私下对我们说,现在正是台湾经济最弱的时候,对手打在这个痛点上,对台湾当然冲击很大。

面对中国磁吸台湾人才,国发会副主委邱俊荣表示,他的个人看法是,若因此造成人才竞争,对台湾不见得不好,因为台湾的低薪现象「不是付不出来,只是厂商觉得没必要。我们要想办法的是,怎么让市场变得非得付高薪不可?」他认为台湾要适度开放人才进出,因为没有竞争,人才价格就会低,「但更好的方式是让他们来、我们用他们的人才。」

这次中国政府端出的政策,多是重新宣示或扫除微幅障碍,看在业内人士眼中并非真牛肉。真要「磁吸」甚至「掏空」台湾人才,或许持续烧热中国经济的炉火,让泡沫不破,才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该着眼的方向。

【更多报导

可乐真的不好卖了,利润暴跌!背后原因:竟然是「瓶罐部门」一个决定害的...

「公司没赚钱,怎么发奖金?」执行长一席话,让我看到一家企业衰败的征兆

人资嫌「你英语怎么没比母语好?」进大公司才懂:见过优秀的人,就受不了得过且过的自己

35岁身价破千万!30k小薪族:我从出社会领到第一份薪,维持的3个习惯

每月染一次头发,10年罹肝硬化晚期...医师警告:「染发」必须注意这些事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1583期。※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