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67亿元」背后的真相与警惕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不满,让决策高层感受到强大的压力,马英九总统日前更在国庆文告中明白宣示要为维护「社会公义」而推动税制改革。「贫穷在那里,政府关怀就到那里」,的确是一句令人感动的话。但是,谈到税改,民众心中难免会出现许多疑问。马总统一上任就成立了「赋税改革委员会」(赋改会),期间长达一年半。民众想问的是这段期间赋改会到底做了些什么?「社会公义」不也是赋改会当时提出的改革目标之一吗?赋改会的实际成效如何?为什么税制改革越改反而让社会觉得税制越不公平,背离社会公义的目标越远?我们希望这些民众心中的疑惑,马总统不但听到了,更是马总统也想要知道答案的疑问。

租税之所以能够促成社会公义的实现,乃是借由量课税设计,发挥重分配功能,而这也是直接税包括所得税遗产赠与税等最主要的任务。一般而言,资本利得系有钱人重要的所得来源,也是让其变成有钱人的主要原因。因此,若所得税的课征未能有效掌控资本利得,则社会所得分配必将益愈扩大。不幸的是,我国的所得税制正是这样的例子。数十年来,对房屋土地证券等交易所得之课税,不但体制零乱,房屋课所得税,土地课土地增值税,证券则免税,而且又因为课税设计不良,造成税基低估不实,大幅削弱了所得税原应发挥的重分配效果。这是我国税制的老问题,非马总统所造成,马总统自亦无需为其负责。只是,马总统的税改承诺并没有带给民众这方面的新希望,不免让人有些遗憾而已。

但是,另外一个遗赠税的改革,就完全是马总统的责任了。2008年底,赋改会在行政院高层主导下,纷乱中通过了将遗赠税率大幅降至10%,理由是吸引台商资金回流,投资建设,刺激经济,创造台湾成为国际性的「财富管理中心」。从2009年1月降税迄今,海外资金的进出变化万端,有净流入亦有净流出,其与遗赠税率的调降难谓有短期直接的关连性。更不用讲目前由于热钱的大量流入台湾,害得央行还得为打击汇市投机套利,维持汇率稳定而疲于奔命了。尤有甚者,遗赠税率已调降近2年,市场上的资金一直很充沛,但我们除了看到豪宅房价被炒高起来之外,政府口中当时所吹嘘的「财富管理中心」却连个影子都没有。金融海啸阴霾已渐消逝,但遗赠税的错误改革却让台湾的经济,从「复苏」变成「富苏」,只肥壮了那些有钱人。

我国遗赠税原采累进课税,每100件遗产税申报案平均只有5件需课税,且其中适用最高三级距者所缴的税就占了全部税收的90%以上,由此可见其平均社会财富的明显功能。赠与税虽未如此高度累进,但亦有类似的效果。近几年来,遗赠税税收每年平均大约为280亿元,将税率降至10%后,据估计税收损失约为200亿元左右,而这些钱本来都应该是少数财富金字塔顶端的有钱人所该缴的税。税收的损失固对已岌岌可危的财政造成威胁,但其对社会公义的伤害更是难以衡量。

财政部最近常对外说,2009年实施新制遗赠税后,税收仍有223亿元(遗产税172亿元、赠与税51亿元),比前一年的290亿元只少了67亿元而已。言下之意似乎是降税之后对遗赠税重分配功能的伤害并未如想像中大,想要以此为错误的政策找借口。但真正的原因应是遗产税的申报与课征时间较长所造成的,依据税法规定,遗产税须于死亡之日起6个月内申报,其间还可申请延长3个月,2008年后半年的死亡案件仍然须按累进税率在2009年缴税,因此真实的降税损失还未来得及完全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赠与税税率已降为10%,但2009年赠与税的税收却仍维持与2008年一样(51亿元),这表示赠与的案件或金额已大幅增加。根据统计,2009年全国房屋赠与移转栋数较2008年增加将近2,000栋,达3.3万栋,已创历史新高。今年截至8月底止,赠与移转房屋栋数就已达23,997栋,估计整年结果将再破历史纪录。降低赠与税负让有钱人在生前规划将财产移转给子女的成本减轻,故赠与案件与金额未来必定会不断提高。此外,由于房地产的赠与课税系按照低于实际市价甚多的公告价格(房屋评定现值与土地公告现值)为标准,节税的利益比直接赠与现金更大,因此以房地赠与子女移转财富的案件与金额亦必益愈增加,这不啻是一种对租税不公雪上加霜的打击。

马总统对社会公义与税制改革的关心,我们感到欣慰,但遗赠税率的大幅调降却是一项与缩短贫富差距目标背道而驰的错误改革。「67亿元」的正确解读告诉我们,遗赠税调降对社会所得与财富分配造成的伤害将越来越严重,在此情况下,未来的税改将何去何从,不知道马总统心中的那一把尺会怎么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