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国民党「维稳」的代价──蒋经国放手民进党组党的阳谋(二十三)(龙城飞)

1979年12月10日高雄市发生美丽岛事件,群众聚集在美丽岛杂志社高雄服务处前,并点燃火把示威。(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笔者继续讨论「蒋经国放手民进党组党的阳谋」相关话题。本次的主题将进入民进党组党8年前1979年12月发生的「美丽岛事件」研究,主要引用民国68年(1979)8至11月号黄信介担任发行人、张俊宏担任总编辑的《美丽岛杂志》、民国88年(1999)12月叶振辉编着《美丽岛事件民间资料汇编》、民国93年(2004)4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口述历史《美丽岛事件专辑》、民国2010年12月高雄市政府与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出版张炎宪、陈朝海编着《美丽岛事件30周年研究论文集》、民国108年(2019)3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陈仪深着《认同的代价与力量──戒严时期台独四大案件探微》、2021年1月国史馆与国家人权博物馆出版萧李居编辑《战后台湾政治案件美丽岛事件史料汇编》八册、2021年2月19日国史馆与国家人权博物馆举办之《战后台湾政治案件美丽岛事件史料汇编》新书发表会暨座谈会「会议手册」等。

一、对于美丽岛事件历史研究的再思考

由于「美丽岛事件」影响1980年以来台湾的政治发展极为深远,相关研究与报导汗牛充栋,且目前国际、两岸与台湾内部的政治形势变化多端,要产生所谓客观、深入、完整的研究与著作,非常困难。笔者在此尝试进行对于美丽岛事件的了解,只能尽量保持平衡报导以及提出个人观点,绝不可能自认正确。

如果说今天台湾政治生态仍在美丽岛事件的影响幅员之中,应不为过。美丽岛事件中主要人物,在1990年5月21日李登辉总统颁布特赦令,宣布美丽岛事件「判决无效」后(一种「平反」形式),相继出狱。由于这些人的「烈士与英雄」政治与历史形象确定,并开始担任民进党(与政府)中的重要职务,并且和当时国民党内主流派的李登辉总统合作修宪,进行总统直选与改造国会等其他人不可能有声望参与的重大政治改革工程,大幅地变革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改变了台湾、两岸历史的走向,并且影响了美国对台政策。其中黄信介先生于1999年过世,多年来,其他人如吕秀莲、陈菊、姚嘉文、林义雄、施明德、张俊宏等仍在台湾的政坛和媒体上具有相当的发言声量,如同美丽岛时代留下的「活化石」。

笔者认为关于美丽岛事件的研究,有五个方面可以思考:

第一,由于时间仍然太近,许多当事人仍然健在,而且经历过去40年来台湾政治、社会与两岸、以及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巨大变化,有关美丽岛事件的回忆与判断,也容易不断变动,因此不易进行客观的研究;

第二,民进党两度执政(陈水扁,2000-2008,蔡英文,2016-),主政者多为美丽岛事件后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群,许多倾民进党学者掌握重要政治与历史研究机构的权力,对于美丽岛事件的回顾难免发生「后设历史学」的情形。也就是说,以民进党发展的政治需要与历史定位,将二二八事件、党外发展以至美丽岛事件等重大事件的历史染上「追求台湾主体性」、「台湾独立运动」的色彩,形成台湾主体正确性与反共反中思想与宣传的「再生产」,深刻影了响许多台湾年轻人的观念。这样的情形,国民党、共产党是先驱,也就是说,国共皆以党自身发展的合理化,建构与形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历史,期间排斥异己,甚过度神话化,经由长期教科书的教习与绵密的考试过程,以至意识形态深入人心(笔者认为过去30年来,国民党、民进党两党以及蓝绿族群关于历史教科书课纲的激烈争执,无异于争取政治与文化的「洗脑权」);

第三,今后如果民进党长期执政,国民党式微或执政时间过短,如此「胜利者撰写历史」的现象将难避免,在中共进行武统之前,台湾另一种形式的「党国体制」将重新出现;

第四,多年来,倾国民党学者或倾中学者,对于美丽岛事件的研究,以笔者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几乎没有看见比较完整、深入、客观的文章与著作,形成倾民进党学者与倾独学者话语权的垄断现象,而其长期沉缅其中「国民党暴政」资料阅读与研究发表,以及进行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互相拉举、支持,日益坚固其道德正确性的心态与价值观,几乎完全否定国民党在台政治发展的任何贡献性,对于国民党在经济、教育、科技、医疗健保、社会保险、文官制度与国防建设方面发展的重大贡献,则尽少着墨;

第五,由民进党内的派系之争,美丽岛系在新潮流系与新兴的年轻具战斗力派系夹击下,日益弱化。美丽岛系中的元老级人物如吕秀莲、施明德、林义雄、张俊宏、许信良等已非当权派,而其中多主张台湾保持两岸关系良好以及不乐见族群对立极化。此一方面在台湾频繁的选举中不易获得选票支持,另一方面,这些人的台湾主体意识清晰,不易得到传统国民党派(深蓝)与共产党开明派(淡红)的奥援。笔者认为政治发展应考虑保持与异议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尊重与交流,并且依此做为一个具有反映人性价值的准则,否则以我们的文化性质,难以避免最终皆走上互相憎恨与毁灭的死巷。尤其是民进党与台湾人民从近代历史的长期困厄中走出来,应思考如何产生不同于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政治文化,而具有更好的良性与包容力。由此,虽然台湾地少人稠,缺乏资源,且危机四伏,然其主政者与多数人民若有宽宏心胸,彼此善待,台湾依然可以伟大。

二、美丽岛事件历史的大略回顾

美丽岛杂志(中时资料照)

继1977年底许信良中坜事件,1979年初余登发事件,台湾党外人物逐渐集结起来。在薛化元教授的《1970年代强人威权体制的内涵与转换》文章(《美丽岛事件30周年研究论文集》,页79-80)中,指出1970年代,台籍菁英透过国民党开放的地方与部分中央民代选举过程中,日渐突破国民党维持的二重结构──中央统治菁英几乎全是外省籍,地方政治菁英几乎全是本省籍。

笔者指出这样的「乡村包围城市」战略,基本奏效。外省第二代长期难以透过地方选举进入政治环境历练与成长,而国民党只能开放特考「小门」,让少数有政治背景的外省年轻人进入政府组织中培养任用。由是整个时代,在国民党回不了大陆的局面下,此后不到20年,国民党终于在老人政治中由于严重缺乏新血的动力而奄奄一息。

而1978年底,美国第三次出卖国民党政府,卡特总统宣布将与国民党治下的中国(中华民国)断交,与中共治下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第一次是1947年以后的国共内战,苏联支持中共,美国要求国民党进行民主政治改革,才给予美援,终至国民党崩溃;第二次,是1970年初,美国与中共进行政治外交,导致中华民国被逐出联合国)国民党在这样的严重政治危机下,党外获得了历史契机,认为国民党迟早无法维护台湾的安全与福祉,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来保护自己。

余登发案1979年4月中定谳后,6月1日,康宁祥与司马文武创办《八十年代》杂志。8月16日,黄信介联合林义雄、姚嘉文,吕秀莲、施明德、张俊宏、许信良、陈菊、黄天福、王拓、吴哲朗、陈博文、杨青矗、黄煌雄、魏廷朝、苏庆黎、陈忠信等,成立「美丽岛杂志社」,创办《美丽岛》杂志。社务委员包括黄顺兴、康宁祥、余陈月瑛、张春男、陈唐山、周平德、苏洪月娇等。并出刊第一期。基本上,美丽岛杂志社完整拢络当时台湾的党外重要分子,并以政党前身的形式发展。

1979年9月28日,美丽岛杂志社高雄市服务处成立。

1979年9月30日,许信良离台赴美。

1979年10月25日,美丽岛杂志社台中市服务处成立。

1979年11月29日,黄信介住处及美丽岛杂志社高雄市服务处成立同遭捣毁。

1979年12月10日,发生「高雄事件」,主要场所来自于美丽岛杂志社高雄服务处,被国民党情治系统逮捕与判刑者,绝大多数是「美丽岛杂志社」主要编务成员,此即是被称为「美丽岛事件」的缘由。

1980年2月20日,警备总部宣布「高雄事件在押嫌犯45人,黄信介等8人由军事检察官以叛乱罪起诉,同案被押37人移送司法机关起诉。」

1980年2月28日,发生林宅血案。

1980年4月18日,警备总部对「高雄事件」8人提出判决。黄信介,有期徒刑14年,施明德,无期徒刑,张俊宏,12年,姚嘉文,12年,林义雄,12年,吕秀莲,12年,林弘宣12年。

1980年4月24日,警备总部逮捕藏匿施明德的台湾基督教长老会总干事高俊明牧师。

1980年6月2日,「高雄事件」司法部分审理终结宣判。其中,周平德,有期徒刑6年,王拓,6年,魏廷朝,6年,陈博文,6年,杨青矗,6年,纪万生,6年,邱垂贞,5年,张富忠,4年等32人。

1980年6月5日,军事法庭初审判决「藏匿叛乱犯施明德案」。其中,高俊明,7年有期徒刑,林文珍,5年,许晴富,5年等10人。

初步的小结

由1979年12月10日的「高雄事件」(即美丽岛事件)大致回顾,我们可以看见「美丽岛事件」显示出「旧国民党」历史的结束与「前民进党」历史开始的一个起点。由笔者的观点,对于国民党而言,美丽岛事件极难避免,但是如果处置得当或者尽量缓和,之后国民党与中华民国的历史将会有一条好得多的路段可以发展。不幸,国民党方面在美台断交与余登发事件后,面对党外运动的日益扩大,主动形成「决战式」的美丽岛事件,而没有采取及早分阶段开放政治改革的先手棋,造成之后更难处理的几次重大命案,被动地解严与开放党禁、报禁、外省人返乡等等「迟来的正义」。

而这后手棋以及美丽岛事件以后的事件,所带来的后遗症由日后接手的国民党人概括承受,加上中共拒中华民国于大陆国门之外,「扛国旗」的国民党日益进退失据。而习于跟随中华民国与国民党的许多外省族群与蓝营群众,也日益发生陈之藩先生所云「失根的兰花」的痛苦与焦虑。

这一切,若我们循来时路回溯,会发现每一个阶段的社会,都有其中主要的、共同的非理性心智状态,极难「除魅」。尤其是威权体制下的权力与媒体,处于同质思维模式,不易集思广益,难以看见与避开自身盲目中的危机。

1978年底,美国宣布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与中华民国断交,国民党立如「困兽」,但不知道要和谁斗才对?笔者回顾,当年这盘棋是不好下,但是国民党下得很差,也是事实,国民党斗不过美国,斗不过中共,选择和本土的党外斗,以求「维稳」。但是后来的历史说明,国民党和党外斗,胜一时,之后败多胜少,李登辉总统固然有其因素,主要还是国民党本身在台湾社会的深耕不足所致。而且两蒋领导时间太长,党内缺乏自由思考空气,社会缺乏不同意见,形成半封闭社会下集体色盲的生物生存演化退化性症候群。这种现象,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同样也是类似的。由此,笔者长期思考我们中国基本文化中的可能有的一些问题。

回顾1945年到1949年的国民党,在不知和谁斗、怎么斗中惨败。笔者认为国民党的真正敌人不只是共产党,而更是自己的思考与决策模式。国民党当年一味期待苏联、等待美援,终至崩溃。今天民进党延续国民党的思维,依赖美国,战争时等待美援,虽历史未必重演,但是殷鉴不远。笔者认为,在台湾的国民党和民进党以及其他的政党与菁英份子,应从宏观架构下思考目前岛内与两岸的这盘棋,如何冷静谨慎地走好每一步,而不是跟随红蓝绿政治、选举、族群与媒体起哄,非常关键。

(作者龙城飞,原名杨雨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未完待续,龙城飞专栏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