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回顾中坜事件──蒋经国放手民进党组党的阳谋(十一)(龙城飞)
中坜事件爆发,是二二八事件以后第一起警民冲突,档案管理局从政风档案中找出警方自拍第一手照片。(黄文杰摄)
笔者继续讨论「蒋经国放手民进党组党的阳谋」相关话题。本次的主题将回到民进党组党10年前的「中坜事件」,由于兹事体大,需要2至3期刊载。
为什么需要谈1977年11月19日发生的许信良桃园县长选举事件呢?因为这是国民党撤台以后,第一次发生的群众抗议转为大规模的暴动事件,而国民党方面却淡化处理。
距离1947年2月28日的二二八事件30年。这次事件以后,台湾社会开始变化,国民党对于地方人士结合本地人民的挑战产生戒慎与维持的心态,而地方人士更积极地经由选举争取地方政府的执政权与议事权以及争取少数中央民代的位子,形成了「以地方选举优势包围国民党政权」与「对外省族群形成围城效应」的战略,如同1946年国共内战开始,中共「以农村优势包围城市国民党」以及「对于中间知识分子与学生形成分离效应」战略。
两年后,1979年底,再度爆发高雄事件(美丽岛事件,国民党情治系统采取主动,结果产生了民进党第一代领导人)。之后国民党政权在台湾面临党外全岛集结,启动了民进党组党前的各方派系联合起来与国民党全面抗争的局面。
回顾1970年代,一方面,国民党来台30年,经济、教育与国防方面的施政确有成效,一方面,国民党为了确保政权,在打击异己以及维护中央至地方政治经济利益矛盾上,亦积累了许多民怨。民主自由为人类社会发展潮流,任何政权皆莫之能御。国民党的经验,可为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参考。
一、关于许信良以及参选桃园县长
本文主要引用2021年12月国史馆馆长陈仪深教授主编出版的《中坜事件相关人物访谈录》,讨论中坜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本访问录做得相当好,基本上当时主要的当事人都访问到了,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意见也都忠实地展现出来。然而事隔43年,被访问者的回忆中少部分呈现出主观与事后的看法,和当时发生的状况可能产生一些落差,也是口述历史难以避免的情形。以下简介许信良的生平。
许信良祖先来自广东饶平,清乾隆年间(约18世纪中后期,距今200余年),高祖父到台湾,先居于三芝,由于闽客冲突,迁往新竹关西,至曾祖父时,迁至中坜过岭。许信良家族至今仍拥有三芝、关西、中坜的土地,每年过年,子孙回到中坜过岭祭祖拜年,人数有千人之多。
许信良父亲终身务农,活到100岁,二次大战时,常被日本人徵调去兴建军机场。1941年,许信良在中坜过岭农村中出生(生于日据末期),祖父80岁时出门坐轿,幼小的许信良亦常和祖父坐在一起。
1956年陈诚开始兴建石门水库,1964年完工(陈诚次年过世),从此当地农民不再受旱灾之苦,许家茶园得以开垦为良田(近日来颇受好评公视制作的《茶金》影集,背景为居住新竹北埔山坡地的客家人,多以种茶营生,其中描述日光茶叶公司从日据至国民政府时代的经营变迁故事。有名的东方美人茶即来自于客家特别的制茶过程。客家人多居山坡地,是闽客相争土地与水资源的结果)。三七五减租后,许信良家族的田地三分之二转成佃农的地,许家开始没落。
高中时期,许信良进入辛志平担任30年校长的新竹中学就读,许信良说辛校长是他惟一佩服的教育家。笔者一生中不只一次听见感念辛志平校长的故事,可见不论国籍省籍党派职位,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其诚信与奉献,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高中毕业后,许信良志向即为日后从政,因此不以台大为第一志愿,而以第一名考入政治大学政治系。由此国民党相当重视他,所以许信良在大一时就加入了国民党。许信良回顾如果他当年进入台大,根本不会加入国民党。卢修一在大二时转入政治系,成为许信良的同学。许信良大学时代的老师邹文海教西洋政治思想史,爱护学生,无微不至,对许信良影响很大。
许信良退伍后进入政大政治研究所,考取了中山奖学金,1967年往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硕士。许信良在英国,看见欧洲社会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仍有不断的反对政府施政的学生运动,学生们要求的是普世价值,尤其是对过去殖民地的人民仍旧不少处于极端落后的生活品质以及恶性的政治生态之中,感到不公。另外,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动辞职,不恋栈权位,使得许信良由衷地敬佩。
这些事对许信良的影响是终身的。笔者相信如果许信良留学美国,应该会产生积极追求绿卡的生活方式。笔者提醒读者一个现象,台湾本省学生留学欧美,回台湾后,不少参加政治与社会改革的工作,而外省籍学生留学回台则参加国民党政权当官的多,也就是说,外省人当年很少有改革政治与社会的思想与动机,反而以巩固国民党政权为其职志。这当然是由家庭与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
而至今,台湾社会中蓝绿队伍的思维基本停留在笔者形容的保国民党(避免中华民国台湾化)以及保台湾(促进中华民国台湾化)两条不同的路线上,这两条路线在保护与促进台湾发展方面有交集,但是目标不同。这两条不同的路线的竞争与斗争,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保持了台湾社会的动力,不至于安逸,并且维持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坏处是内部分裂,不易团结。
许信良回台后去看邹文海老师,表示希望参加政治工作,邹老师认为他太浪漫,不适合从政。结果真的如邹文海老师所说,许信良日后从政,陈义过高,一生颠簸。
1969年,许信良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第一组第四室担任干事,负责铁路、公路、电信、航海等产业的党组织工作。
1970年,许信良参加《大学杂志》的编务工作,当时《大学杂志》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第四组负责文宣的张俊宏负责编务。《大学杂志》原为以台大学生为主所办的一份知识分子刊物,之后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张宝树收编改组,社务委员包括当时许多重要人物,如关中、施启扬、李钟桂、钱复、邱宏达、孙震等,社长为陈少廷,总编辑为台大教授杨国枢,张俊宏、许信良皆为社务委员兼编辑委员。
1971年,许信良(笔名仁真)、张俊宏(笔名景涵)、张绍文、包弈洪合撰了《台湾社会力的分析》,分三期在《大学杂志》上刊出,蒋经国读后十分重视,要求各单位研读。当时《大学杂志》中的核心编辑为张俊宏、许信良等年轻人,意欲推动国民党改革,如国会改选、解除戒严等,使得秘书长张宝树受到很大的压力。以许信良的说法,当时在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之前,需要利用《大学杂志》,施加改革压力给国民党。
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之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即要求解散《大学杂志》。许信良认为既然如此,不如大家投入实际的政治运动。1972年,许信良获准参加代表中坜市的第五届省议员选举,许信良以农家子弟身分提出「降低田赋,提高谷价」为政见,在家乡竞选,结果桃园县国民党当选的4席中,许信良以最高票当选,当时仅31岁,为李焕旗下的台籍知识菁英代表。
《大学杂志》民国60年12月第48期,刊登「台湾社会力的分析」座谈会,与会发言的有农复会经济组组长李登辉,台大教授王作荣、梁国树、孙震等人。此为李登辉受到蒋经国先生注意的开始。(图文:龙城飞提供)
许信良在省议员任内,改善了政府征购稻谷的方式以及学生平安保险的作法,最后虽然达到了部分目标,却影响了许信良和省政府与国民党干部之间的关系。为了农业问题,许信良和当时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的李登辉也杠上了。
1977年4月,许信良出版《风雨之声》,是他在省议会4年的回顾,将省议员分为世家、财阀、公务人员、职业政客4类,引起许多被影射的省议员的极度不满。没想到,有一天省议会开会时,议长蔡鸿文发动国民党籍议员轮流批判许信良,内容却在次日各大报刊登出来,使得许信良一夕之间暴得大名,《风雨之声》热销,盗版不胫而走,此对于许信良欲参选桃园县长极为有利。
许信良表明要参选桃园县长,国民党中央党部不断劝退,最后李焕出面。关于这部分,日后有不同说法,有的说许信良勉强同意退选,而又反悔,许信良在陈仪深教授主持的口述历史中说他坚持参选。不论如何,许信良仍然登记参选了桃园县长的竞选,并且遭到国民党开除党籍。这件事,严重地影响了中华民国和台湾的历史走向以及日后的两岸关系,完全是当时所有人都想像不到的,这确实是蝴蝶效应的一个好例子。
参选后,许信良发表了〈此心长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做为他离开国民党的感受以及第一份文宣。这份声明由美术老师简锦益以毛笔字写,印了3万份,并在吴丰山办的《自立晚报》上刊登,皆造成轰动。
许信良发表〈此心长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做为他离开国民党的感受以及参选桃园县长的第一份文宣。这份声明由美术老师简锦益以毛笔字写,印了3万份,并在吴丰山办的《自立晚报》上刊登,皆造成轰动。(图:龙城飞提供)
许信良的竞选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几个重点,第一,他是当地人,属于客家族群,并且曾为省议员,深入了解地方生态;第二,国民党长期轻忽基层社会的需要,只重视有实力的人物,许信良以基层社会的需要为诉求;第三,许信良充分运用年轻世代如林正杰、张富忠、范巽绿等为他竞选(其中林正杰、范巽绿是外省第二代),而不是传统性地倚靠地方桩脚;第四,许信良和张俊宏曾参与国民党实际工作,并编辑《大学杂志》,对于政治与社会改革的理念相当明确;第五,最重要的,是竞选主打国民党的「作票」,这件事虽然对于许信良的当选有关键作用,却直接触发了「中坜事件」。
二、「中坜事件」的过程
本节引用《中坜事件相关人物访谈录》中当时任职联合报中坜区记者杨志强的回忆。笔者以杨志强(桃园县大园乡人)第一人称纪录他的描述。
选前数日,国民党部自知桃园县长选举大势已去,许信良阵营在各投开票所设监票部队,两人一组,在各投开票所逐一统计投票人数,在此严密的监控下,作票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选情紧绷,如果投开票之间误差值稍大,立刻就会轩然大波。
1977年11月19日上午,钟顺玉、郭涂菊老夫妇到中坜国小投票,两人分别在不同的圈票处圈票,郭涂菊跑到钟顺玉处,问圆形戳记要盖哪一头?两人在圈票处待了两三分钟都没有出来,主任监察员范姜新林(中坜国小校长)上前询问,当时,我在投开票所外面走廊,听见范姜新林对他们说:「要这样盖嘛!你的笔头要用这一头,喜欢这个人就盖这个,喜欢那个人就盖那个。」
当时一位牙医邱奕彬听到后,马上大吼:「你作票啊!」许信良的监票部队和支持者立刻跑回竞选总部指称有人作票,于是一大票人过来,把钟顺玉、郭涂菊团团围住,逼问他们,两位老人家吓得脸色苍白,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
警察过来要把人群分开,许信良支持者说警察是国民党的,想带走两人是要湮灭证据。后来驻区检察官廖宏明到场问话,此时7、80人把他们围住,群情激愤大喊「作票」,廖检察官就要警察把相关的人带回分局,时间大概是下午两点左右。老百姓一听到有人作票,而且证人、当事人都被警方带走,便不约而同地涌到分局探看。
廖检察官在讯问邱奕彬等人,我在旁采访,邱奕彬是许信良的支持者,情绪激动。另外,长期对警方不满的当地摊贩也借机发泄。做完笔录后,由警方带他们由后门离去。
到了下午4、5点,集结在中坜警察局外的群众近千人。接近傍晚,派驻各投开票所的警察陆续回来,被群众阻挡,都说范姜新林作票,桃园县警察局长王善旺当时在中坜分局,没有出来讲话,群众把他的座车掀翻,又把另一辆警车掀翻。
晚上6点左右,参选省议员的黄玉娇站在一部小货车上,拿着大声公说:「国民党最会奥步,我们不容许他们作票。」群众情绪更加高亢,看到车子就翻。7点左右,有人点燃了警察局长座车,群众开始四处放火烧车,此时不少黑道分子趁机冲进刑事组,把警察查扣的武士刀、开山刀拿出来,满街挥舞。8点左右,镇暴车来了,群众围住大喊:「台湾囝仔下来,要翻车。」
警政署指示警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结果,镇暴车被翻了2、3辆。不久,群众放火烧分局,先是黑道分子焚烧刑事组文件,接着整个分局都烧起来了。晚间11点多,黄玉娇在总部说:「夭寿警察打死人,打死一个姓江的。」我问被打死的是谁?黄玉娇说是中央大学学生江文国(国史馆曾发函中央大学查询,确有一名化工系学生为此名,事件后1978年办理休学),群众以讹传讹,有的说打死两个人。当时我去几个殡仪馆询问,并无相关情形。后来,黄玉娇告诉我太太,她也是听人说的。
当天,许信良没有等到开票,就从中坜跑到台北,大约一个礼拜之后,情况比较平静了,才回到中坜。
我(杨志强)认为中坜事件与二二八事件后的氛围有关。二二八事件以后,台湾人民没有自由集会的权利,警察为了绩效,每以栽赃方式拘捕人民,甚有加以刑求,很多黑道分子对警察恨之入骨,而摊贩常常被警察赶来赶去,也对警察不满。
笔者认为,关于国民党在选举中「作票」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台湾选举中的一个不断被口语相传的「谣言」,然而国民党一直没有主动地厘清,是中坜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来源。有关这个问题,下集再说。
初步小结
许信良本人长期颇受争议,1998年2月13日时任民主进步党主席的许信良,在台北举行民进党中国政策研讨会时,主张大胆西进以及与大陆三通谈判,受到党内围剿。2021年12月7日下午,民进党美丽岛系的张俊宏、许信良在台大校友会馆召开「大赦倡议运动」记者会,张俊宏邀请范畴、邱荣举和笔者同台,席间许信良表示:「台湾民主一定可以影响中国大陆民主,甚至促成大陆民主化。」张俊宏在2017年于《大学杂志》创办50年茶会上,公开邀请习近平访台与蔡英文总统会谈两岸事宜。张俊宏、许信良等人具有大中国格局,至于具体两岸制度面,是可以讨论的。
笔者认为,台湾社会数百年来族群之间的纷争不易妥善解决,仍然和做为母体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发展有关。在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尚未臻于比较完善前,台湾社会内部以及两岸关系要完全地走上和解与融合,是不容易的。若以武力强制统一,关于政治体制的问题仍将延续争执。
因此,笔者长期主张,有关蓝红绿族群之形成,非一日之寒,不需要过于强调彼此的是非对错,大家应学习以宽容的心态与友善的语言彼此相待,从而政治问题的严重性也将趋于缓和。毕竟能够执政的是少数人,多数人之间应该寻求和谐相处,促进社会进步。
(作者龙城飞,原名杨雨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未完待续,龙城飞专栏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