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付费保固涉保险业务 叶启洲:主管机关矫枉过正
▲近期主管机关定调手机付费保固服务涉及保险业务行为,对此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叶启洲认为有点矫枉过正,盼给予更多监理弹性。(图/业者提供)
针对近期手机付费保固服务是否为保险销售行为争议,保险局定调倾向「个人保单」诉求,有意要电信业的相关销售人员,必须加考产险业务员执照才能贩售。对此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叶启洲表示,主管机关此举有点矫枉过正,毕竟由国外的案例都不属于保险业务行为,盼给予多一点监理弹性。叶启洲指出,手机保固服务在国外是相当普遍,若是定调此为保险销售行为,违法就以《刑法》伺候,似乎有点严苛;毕竟实务上如民间互助会、新婚红包习俗甚至是厂商包工程给予银行担保品的保证等,都有「保险色彩」的行为,若都用放大镜来检视,将会把问题复杂化。
▼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叶启洲。(图/叶启洲提供)
什么是《保险法》上所认定的保险?叶启洲认为,它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契约关系,而现在手机保固服务,只是在一个买卖关系上承揽一个契约,业者多收一点钱,将保固责任扩大。若法律规定是做3分,但业者做服务至7分甚至10分,多做在法律未规定的维修保固服务,这没有独立性,就不算是保险。叶启洲坦言,主关机关对于「没有保险执照不得销售保险行为」的严格把关,主因在于担心不法人士违法吸金,进而造成社会与经济的动荡,这本来就无可厚非。不过他认为「以收取额外对价关系,提供更长期间的担保」服务,不应属于《保险法》规范下定义的保险,因此不需过度监理,倘若用重大刑责去管,这就有点扼杀未来可能创新的保险服务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