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长照隐忧 台湾恐陷「两代同垮」危机

文/Smart智富杂志 林 竹

「他们(指其他兄弟姐妹)说,我没有结婚,而且照顾只要3、5年,不会很长,所以我辞掉工作来照顾中风爸爸最理想,没想到却是30年⋯⋯。」60岁的林大哥过去从事机械工程业务,年收入达70万、80万元,但为了照顾中风的父亲,他接受了兄弟姐妹的建议,辞职回家。

起先他靠着父母与自己累积的资产过活,没想到,后来母亲失智也要照顾,一晃眼就是30年过去,尽管后期他开始向外寻求资源,领到政府补助、也申请到居服员到家照顾,也只能获得暂时的喘息,无法让他重回职场

现在,他虽先后从照顾父母的生活中「毕业」,但照顾时光几乎已耗尽他的青春,面对未来,记者问他有什么打算?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以后的日子⋯⋯我不敢想!」

像林大哥这样,为了照顾上一代,被迫放下自己生活与工作的上班族,在台湾将会愈来愈多!根据卫福部2016年底公布的推估资料显示,2017年台湾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口数为73万人,2026年预计突破百万人,但照顾的人力要从哪里来?会是外籍看护、居服员家人、还是你自己?

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彭怀真表示,因为台湾尚未建构完整的长照制度,且近年来已有不少长期照顾者因受不了压力,自杀或杀死被照顾者的消息,这是台湾出现「两代同垮」的警讯

为了解台湾人对长期照顾的认知,《Smart智富》月刊在2017年10月与政治大学民调中心、国泰人寿共同合作,进行「台湾民众对长期照顾的认知与需求规画」问卷调查,透过电话调查全台1,098位25∼65岁民众,发现台湾民众对长期照顾,存在以下3大现象

现象1》担忧长照风险,却不知该如何准备

有51.9%的受访者担心未来长照风险,至于最担心的事,是「没有准备足够资金,担心拖累子女或父母家人」(29.0%),其次为「活得太久、老后罹病,长期照顾费用花光我的退休金」(21.9%),第3名则是担心「政府财政困难,削减健保医疗支出和长期照顾福利」(20.4%)。

长期研究退休金与长期照顾制度的政治大学副校长中华民国退休基金协会理事长王俪玲指出,虽然担忧「钱太少活太长、资源不足」,反映大多数民众知道长期照顾很重要,但并未具体思考:「自己该准备多少钱?可以应付多久时间?」另外,调查也反映出,民众对政府提供的长照资源,也投以不信任眼光

现象2》五、六年级生正面临长照压力

从调查中也发现,26%的受访者家中亲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而需长期照顾,换句话说,每4人中就有1人家中有长期照顾需求者。若再与年龄交叉分析,32.97%落在45∼54岁之间,照顾对象多为父母。

另外,有6成受访者忧心因长期照顾拖垮自己的经济或生活。王俪玲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台湾社会中,五、六年级生正面临庞大的长期照顾压力,但出生率变低、家户人口数逐年降低,只靠家庭成员的力量,难以解决长期照顾问题,她直言:「踏上『两代同垮』社会,是必然的发展!」

现象3》误以为有存款=有准备

最后一个现象是,有50.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准备长期照顾费用,而他们最常选择的工具,分别是商业保险(58.3%)、存款(50.5%)以及股票(21.1%)。

王俪玲指出,「有存款」并不等于「有准备」,是忽略长期照顾费用应该要「专款专用」,若以存款支应,恐会因退休生活、医疗费用等其他花费而被挪用,无法真正用在将来的长期照顾需求上,且在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恐无法对抗长寿风险与通膨风险,这样的准备恐让已充满变数的长期照顾生活,增添更多不安感。

由调查可知,台湾人对长照的担忧甚深,但真正搞懂如何规画、准备这笔钱的人并不多。准备退休费用要靠自己,准备长期照顾也只能靠自己。建议可以透过金融工具,做专款专用,而长期投入时,年龄愈高,愈要仔细检视绩效或规画内容是否符合需求,适时做调整,才能在发生长期照顾状况时,不致影响个人与家庭经济。更多精彩内容尽在Smart财经好读

施易男:放胆改变才能增加人生选择权★算出成长股合理价位 趁低布局★买房生小孩后开销更大 动用循环利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