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罹咽喉癌脖凸5cm「桌球肿块」 免疫疗法打半年近全消

▲她咽喉脖子凸5cm「桌球肿块」,免疫疗法半年近全消。(图/示意图记者李佳蓉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一名80多岁的老奶奶今年脖子出现肿块,原本以为只是蚊虫叮咬,没想到肿块却越长越大,甚至接近桌球大小,经医师检查后,确诊为口咽癌第4期,由于年事已高,无法使用化疗治疗,最后在医师的建议下,改采针剂注射的免疫疗法,活化免疫系统的T细胞攻击癌细胞,经过半年的疗程后,原本近5公分肿瘤几乎消失,至今3个月也未验复发。

收治该名患者的台北荣总肿瘤医学部药物治疗科主任杨慕华表示,头颈癌好发于中壮年族群,好发于口腔、口咽、咽喉等部位,过去治疗方法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标靶药物为主,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恐让患者难以承受,加上容易产生抗药性,以致复发后落得无药可医的窘境,无法帮助患者存活

杨慕华说,超过半数的头颈癌患者,在治疗3~5年后会再复发,而铂类化疗组合是复发后第一线治疗,若不幸失败,后续二线治疗的效果就更差,患者平均存活期仅剩下3个月。免疫疗法是透过药物注射,活化自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主动攻击癌细胞,有机会克服难治癌症,患者存活期平均可延长1倍以上。

马偕医院癌症中心主任张义芳。(图/记者严云岑摄)

马偕纪念医院癌症中心主任张义芳表示,传统头颈癌治疗会发生疲倦、皮肤发炎、掉发、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影响生活品质,标靶药物虽然无致命副作用,但服用后却容易产生「如指甲被拔掉的痛」,让许多患者因难以忍受,放弃治疗。

新型免疫疗法是加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虽然不易产生抗药性,却可能产生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炎反应。张义芳表示,新药的主要副作用为皮肤出疹、容易疲倦等,皆在可容许范围,但仍提醒患者若本身有免疫疾病,或者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者,服用该类药物会有较高风险应先告知医师病情,才能获得最适当的治疗。

▲台北荣总肿瘤医学部药物治疗科杨慕华主任说明头颈癌新药成效。(影/记者严云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