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赖祥蔚》传播学者的外行话

中天新闻执照案引发的各界意见,颇多是由立场决定发言内容。(本报资料照)

中天新闻频道的执照案,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姑且先撇开支持与否的立场,如果各界可以因为此一议题而有更多的理性对话,一起思考台湾新闻媒体的应有面貌,那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惜的是,观察中天新闻执照案引发的各界意见,颇多是由立场决定发言内容。这原本是人之常情,熟悉民意的人,应该都了解这恐怕是常态,而不是非常态。不管懂或不懂,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正是言论自由理论基础观念市场」的真谛

然而,有许多人是以学者名义发表意见,其中更有不少人是挂着传播学者的名号。检视某些人发表的言论,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真是令人意外。

学者绝不是什么都懂。了解学术研究的人就知道,所谓博士,只是针对一个特别的题目有深入的研究并且获得学位而已。博士其实不博,以前就有人认为博士应该要正名为「专士」才合乎实际

社会上有不少人误以为博士就什么都懂,有一些博士也真的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博士如果真的比一般人多懂得什么,或许除了他本来研究的题目之外,就是既然通过博士的学术训练,应该更懂得如何研究。

传播学者来讲,传播学的领域非常广,即使是博士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有兴趣的人不妨看看各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学者介绍,有的人专长拍片、有的人专长是行销、有的人专长是新媒体、也有个人专长是新闻自由。隔行如隔山,即使传播学者对于非自己专长的领域,也未必比普通人多懂多少。

这次中天新闻执照案,有不少传播学者大谈新闻自由、公共财、电视经营、以及媒体自律。令人讶异的是,一些人虽有传播学者之名,对于上述这些观念却讲了不少外行话。其「勇敢」令人敬佩,内容则不敢苟同。

针对新闻自由,台湾学者其实很少人做研究。这些顶着传播学者名号的人,针对新闻自由发表意见时,不知是否曾经自己扪心自问:看过被称为「言论及新闻自由之父」的英国哲学家约翰.弥尔顿怎么谈论理念吗?又有没有看过最少一宗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捍卫言论及新闻自由的判例?很多人高谈频谱稀有,却不知这个说法早在50年前就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不是好的政府管制理论。更何况,媒体实务光纤传输已经陆续取代无线讯号。以光纤而论,何来频谱稀有?

身为学者,最基本要求就是懂得研究。即使本来的学术专长不是新闻自由(再次强调,台湾真正研究新闻自由学者的非常少),最起码在公开发言之前应该做一点功课。相信这些学者在做学术研究时,一定都会下一些基本功,当以学者身分公开发言、扮演公共知识分子时,更不应该忘记这样的研究精神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谨以此言,跟诸多学者们共勉之。

作者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