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纲体育课研讨 协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终生运动
▲教育部体育署健体领纲推动及身体素养论坛 (图/主办单位提供)
教育部体育署健体领纲推动及身体素养论坛,今(14)日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本部登场,论坛特别安排台师大的老中青三代教授许义雄、郑志富、程瑞福与陈信亨参与座谈会,由中生代的郑志富教授出任主持人,分享课程变革下的体育转向─「素养导向教学」。
「身体素养」是目前国际最夯的体育名词,当一个人从事身体活动时,他的情绪、肉体与精神都会涉入,反映在个人的思考、反应与行动方式中,也牵涉到能否从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且主动参与,不论年纪长幼、能力强弱与能力高低都能一体适用。最年轻的助理教授陈信亨表示,以往的体育教学着重带得走的能力,就是以技能为主,现在是注重整合性的表现,从受过身体教育的人迈向具备身体素养的个体,强调身心不可分割的「一元论」;只是在评量上容易发生分歧,以往是以客观的测验方式比出高低,但在差异化教学中,要偏重于自己与自己的比较。代表中生代的程瑞福教授对于体育素养重点是,学习动机与不同阶段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是否必须标准化,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觉有感,才能达到最终目标。
台师大名誉教授许义雄表示,体育课程以素养为导向,除了身体成长与发展之外,更应该重视身体的涵养,包括「德、智、体」齐备与身心灵并修,实现身心一元的整体理想。许义雄也归纳在会场进行国小、中学、大学到专业运动员的老师分组讨论,有关学校体育促进终生运动参与的可能性策略,小学强调的是「幸福感」,中学想要「有感」,大学则要扭转学生知多少做的现象,各组一致的结论就是「让学生有快乐的幸福感」,也就是学习动机的来源。郑志富教授也提出身体素养概念的三大重点,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二是「注重个别的差异性」,三是「生活中的参与」,培养终生运动的习惯。主办单位体育署学校体育组张圣年科长表示,透过这次成果发表与论坛,期待参与种子研习的老师们能把所学放进课程,并且以教材模组让抽像的素养具体化,最重要的是运动能融入生活,让「你今天运动了吗?」成为日常问候语。因应新课纲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QPE(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高品质体育课)发展计划主持人林静萍教授也说明学校体育政策的演变,之前是强调课程标准、九年一贯乐趣化教学与特殊体育。
▲QPE发展计划主持人师大教授林静萍(中)及协同主持人台北教育大学水心蓓教授(左) 现在因应新课纲上路,针对核心内容进行研讨,2017年首度举办论坛,分析各国素养课纲,2018年着重身体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与评量,2019年在健体领纲与身体素养论坛,邀请英国与加拿大相关专长人士来台分享经验。新课纲目前已在三大主轴进行,分别是教材成果发表会、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与推动配套,在108年发展出田径、体适能与球类等八大类、共计240节教案。体育课要符合身体素养,就是要打破过去单点教学,透过情境化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利用游戏方式融入且产生兴趣,同时让不同能力学生也能达到阶段性的目标,透过适性的整合,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学以致用,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终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