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当家方知持家难 司改不容喊爽
参审好还是陪审好?依民团两制并行版本,除制度繁琐,民众还得要适应两种不同的诉讼制度。图为士林地院模拟法庭,让民众体验国民法官制。(本报资料照片)
让没有法律专业的民众参与刑事审判,是世界各法制先进国家共同趋势,我国却因陪审制与参审制争吵不休。民进党1999年通过的党纲行动纲领,虽曾主张建立陪审制,但当家方知持家难,具有高度专业门槛的司法制度,绝对不是「喊爽」或是数人头就可。
参审好还是陪审好,这不是自然科学有一定定律。民团坚持两制并行,还吵到学法律出身的蔡英文总统那里,引发一场风波不小的法界争战。就现实面,实施陪审制,有罪无罪都由陪审团决定,又不必写判决书,反而减轻法官的负担,何乐不为。为什么司法院不顺势就赞同陪审,落个轻松。
政府执政是要对全民负责,依民团两制并行版本,除了制度繁琐,民众要适应两种不同的诉讼制度外,个中没有说明白的,就是陪审要耗费国家更多公帑,民众也要花重金聘请律师,才能打官司,大家常见的英美陪审制,会被讥为有钱人才能打官司,正是如此。
实施陪审,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民众预断有罪心证,也因此,为确保无罪推定原则,刑案起诉时,先不将卷证资料移送给法官的「起诉状一本主义」等重要配套,并未同时讨论,更遑论如何解决,陪审员在犯罪发生、侦查到起诉,如何不接触相关资讯,产生先入为主的认知。
还有民团版本,实施陪审案件,不止重罪还有轻罪案也适用,适用陪审案件愈多,国家财政花费更巨,更别提现行国内法院硬体设施不敷使用,难因应众多陪审案。另还有不少具有高度政治性,如违反集游法、反渗透法;刑法妨害公务罪、内乱外患罪等案也是陪审案件。
政治案件 审判易陷僵局
处理政治性案件,陪审员如果蓝绿白皆有,若有「死忠」者,绝对难达成一致性决议,僵局陪审,就得废弃原本程序,重来一次,劳民伤财,诉讼煎熬。
虽然民调显示民众知道陪审较多,但在明了陪审制没有判决书、不附判决理由、被害人不能透过检方提上诉后,许多人就不想要陪审制。这也正是政府支持国民法官参与审判制度的重要原因。好不容易等到即将立法,却因争执不下,延宕「最后一哩路」的立法,非全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