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防中暑 使用抗组织胺、降血压药等药物注意

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中暑风险?图为示意图。(图/记者季相儒摄)

文/药害救济基金会

最近气温狂飙湿度也高,因中暑而就诊的患者增加,虽然大多数是因为长时间曝晒,又没有适时补充水分所引起,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个案的中暑原因其实与用药或饮酒有关。药害救济基金会提醒,除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能是中暑的高危险群外,服用抗组织胺降血压药、抗忧郁剂等药物也可能使中暑的机率提高,民众应尽量穿浅色宽松衣物、避免曝晒、随时补充水分、适当休息等避暑原则。

25岁曾小姐因为头痛、晕眩及呕吐而至医院求诊,医师判断是中暑症状;问诊后发现,曾小姐虽然没有在太阳下曝晒,但因经营小吃店,长时间身处通风不良的厨房,加上她正在服用感冒药,其中用来治疗鼻塞的抗组织胺成份,会影响身体的散热排汗机制,可能大大增加中暑风险。

另外一位40岁的建筑工张先生,因为工作时突然晕倒而被送医,医师发现张先生虽然没有慢性病,但平日工作时有饮用药酒(例如保力达B和维士比等)习惯,酒精会增加身体产热,在高温环境中容易使体温调节不及,很可能是造成张先生中暑的原因之一。

中暑是严重的热急症,易在高温、高湿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正常情况下,当外在环境导致人体体温上升时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就会发号施令,命令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排汗,呼吸和心跳也会加快,帮助人体散热,维持体温平衡。当服用某些药物时,药物的作用可能会介入这个体温调节系统的运作,因此使得人体无法有效率地散热,中暑风险也随之增加。

中暑的初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疲倦无力、恶心视力模糊、呼吸急促、皮肤干燥无汗等;若无法及时发现将引起烦躁不安、幻觉、动作不协调、昏迷等意识障碍。严重时可能引发癫痫横纹肌溶解、肝损伤、电解质失衡(特别是高血钾、高血磷及低血钙)等,进而导致器官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有致命危险。

可能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包括:

1. 交感神经作用剂:如咖啡因(caffeine)、麻黄素等,会造成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液流量,导致散热减低、同时增加代谢性热能产生,使体温上升。

2. 具有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如治疗鼻塞用的抗组织胺、治疗巴金氏症的药物、部份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等,可能会抑制汗腺分泌,减少散热。

3. 部分降血压药物:例如乙型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等,可能使心血管系统应付高温的调节能力降低;利尿剂可能影响人体水分与盐分平衡。

4. 抗忧郁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抗忧郁剂会抑制排汗;而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输出扩张皮肤血管的讯息,使身体较难排汗散热。

5. 酒精饮品:会增加产热,若散热不及,就可能发生中暑。

药害救济基金会提醒民众,夏季应尽量避免在正午或烈日下长时间曝晒,外出时穿浅色宽松衣服,并戴帽子遮阳,最重要的是随时补充水分。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以及正在服用上述药品的患者,更要提高警觉,发生头晕呕吐等疑似中暑症状,应尽快休息或就医。

这里闷、那里痛,亲友说吃这个药卡有效?看病领药怎么吃老雾煞煞?用药治病、要命可能只在一线之间,可不能一知半解!《ETtoday健康云》开辟新专栏药师站台」,欢迎来信提出你的用药难题,我们将请专业药师来解答你的疑惑,帮你顾健康!信箱:lifenews@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