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皮肤药敏2周夺命 长庚「旧药新解」降一半死亡率
▲SJS病患除了皮肤出脱皮、起水泡,口腔与眼睛黏膜也会出现溃烂症状。(图/记者严云岑摄,下同)
根据药害基金会统计,每年有近百例严重皮肤药物过敏的病患,过去治疗上常用全身性类固醇,但由于药物无专一性,许多病患会持续进展、恶化,进而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反应,死亡率高达30-40%。台北长庚延续过去研究,发现利用治疗干癣与风湿免疫疾病的anti-TNF-α生物制剂,可降低一半的死亡率,研究成果已于3月发表于之名国际期刊「临床研究期刊」。
台北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钟文宏表示,严重皮肤药物过敏反应病患主要有史帝文生—强生症候群(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TEN),患者通常在服用药物1至2周后,逐渐出现过敏症状,尽管立即停药,许多病患仍会持续恶化,除了有高死亡率外,另有2成病患会有严重的眼睛后遗症,甚至导致失明。
钟文宏提到,药物过敏造成的SJS或TEN,主要是体内特定免疫细胞攻击自己的皮肤与组织,2008年长庚与中研院团队已找到造成皮肤细胞死亡的致命蛋白「颗粒溶解素」,却苦无对应解方。
▲治疗干癣与风湿免疫疾病的anti-TNF-α生物制剂,可降低严重药物过敏一半的死亡率。
他曾收治过一名40岁的女性病患,刚来就诊时只主诉发烧、全身痛痒,4天候身上就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打了类固醇仍无法抑制症状,全身皮肤出现大面积脱皮、出血,13天后因败血症引发全身器官衰竭死亡。而大部分SJS患者若脱皮、出血症状未抑制,基本上都撑不过2周。
为了降低严重皮肤药物过敏发生,2009年起,长庚医院皮肤科与药物过敏中心延续过去对药物过敏病患研究,抽出病患水泡液侦测免疫细胞,发现在SJS或TEN发病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在血液中有显著上升,长庚医院药物过敏中心王壮维博士解释,TNF-α就像肿瘤前驱激素,anti-TNT-α生物制剂就像「斩断源头」,达到抑制疾病的效果。
至2016年为止进行的7年随机分派临床试验中,共收募96位SJS或TEN病患,利用anti-TNF-α生物制剂与类固醇加以治疗,发现anti-TNF-α生物制剂与类固醇治疗后的死亡率分别为8.3%与16.3%;皮肤愈合时间分别为14天与19天;造成肠胃道出血的严重副作用分别为2.6%与18.2%,效果显著。
▲长庚医院钟文宏医师(左二)与病患与基隆长庚皮肤科何信君医师合影。
钟文宏提到,过去国际曾发表研究,可利用免疫球蛋白抑制SJS或TEN症状,但4天就要打一次,整个疗程约30万元,费用十分昂贵,anti-TNF-α生物制剂基本上只需一周打2次,约10-12天伤疤就会开始结痂、脱皮,延缓恶化,费用仅需5万元。
不过,anti-TNF-α生物制剂并非随时施打都有效,若未在5天的「黄金期」内施打,很容易只有皮肤表面愈合,体内器官持续溃烂,最后仍不敌败血症过世。
钟文宏提醒,台湾一年会有近百例属于致命性严重皮肤过敏的病例,常见引起的药物前4名分别为将尿酸、神经或精神药物、抗生素及止痛药,早期症状主要为发烧、喉咙痛、嘴唇及口腔黏膜溃烂、皮肤红疹水泡等,若病患有这些症状,应尽快停药并就医,越早治疗,就越有机会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