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员告白/目标到期债投资商品 真是稳稳赚的吗?
▲民众购买投资型保单保险商品前,务必了解相关风险。(图/记者张一中摄)
此文是由从事保险工作30多年的资深业务员,就其投资型保单中的目标到期债券基金商品现行的一些行销话术,提出其个人观察「不务正业的保险业」看法。
当某保险公司主管在媒体上斩钉截铁地说「目标到期债投资商品是稳稳仔赚的金融工具」时......我个人真的要请读者注意,当这些用语出现时,必须在特定的「一定前提下」的文字「画重点」!
另可参考《保险辞典/投资型保单 目标到期债券基金 成本高》、《保险辞典/投资型保单 债券信用评等较低 风险高 》、《保险辞典/类全委保单 多付3次手续费 理赔恐遇亏损 》。
只要「持有至到期日」,在「未发生信用风险」下,能获取稳定收益,届满即可领回满期保险金,以净投资金额计算年化投报率有机会可达4.28%,惟「客户仍然必须承担投资本金和收益的风险」。
诶~不是保险公司吗? 怎么在阅读后,感觉不怎么安全?
(*)2017上半年避险后投资收益率,才3.9%。
(**)多年来不断调整商品结构,2017年资金成本已降到4.1%,年化投资报酬率才拉高到4%,连续4年才有「利差益」。
可是这目标到期债投资商品是「稳稳仔赚」的金融工具,报酬率居然有4.28耶!
试问为什么?保险公司不自己投资?
再问为什么?保险法与金管会要规范保险公司投资的债券,须要一定信用评等之上?
而一般投资者与买「投资型保险」者,却不规范呢?
因为,投资者须「自负风险」呀!
是的!
当寿险公司高水位的外币资产,不仅避汇成本高涨,且再增加幅度也已受限。
在无法继续于「低息台币&高息美债」两种货币的时间套利下,目标便转移以赚取保障极低的纯保费、手续费作为产品销售主力,并积极手段不让现金流出过大、资产缩水。
简言之,寿险公司过去是「债券零售商」的角色,赚取利差;现在是「债券通路商」的角色,赚取通路上架费。
没错!
这又是以维护保险公司自身财务与资产负债表为先的一种「投资」工具,但根本不是消费者需要的「保险」工具!
(《业务员告白》专栏是开放保险界从业人员投稿,提供ETtoday保险云的读者,可以从多元化不同观点角度,来认识保险商品,并且也可以多了解其行销话术的奥秘及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