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10堂课 培养孩子 12种未来能力

文/陈芳毓

进入21世纪后,政经情势剧变网路模糊国界、人才流动更加频繁,科技发展一再突破人类的想像力。「不能用过去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这句话再度应验。尽管12年国教纷争不断,但全台湾有远见的老师并没有停止努力,持续探索新的教学法,希望传授知识同时,也教给学生面对未来世界的本领。《远见》综合国内外研究,归纳出包括批判思考、解决问题、创新创意、合作人际、沟通表达、工作职涯等12项常被提起的能力。同时深入各县市教学现场搜罗10堂有助于培养这些能力的课程,一起看见孩子的改变。

21世纪的孩子,需要哪些能力?

迈入21世纪已15年,但从亚洲、美国芬兰,乃至全球跨国组织,对这个答案的追寻却未曾稍歇。

亚太经济合作会(APEC)21个会员经济体认为,终身学习、问题解决、自我管理与团队合作,是21世纪最需要的能力。

而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则曾指出,能在异质社群中工作、自律、使用互动工具思考力,是未来最需要的能力。

广大企业界则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反推,由苹果、思科、微软等国际企业与美国教育部共同创立的「21世纪关键能力联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简称P21)则相信,成功的关键是合作、沟通、社会责任、批判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

除了英文、数学等传统学科,孩子还应当学习创新、资讯科技生活工作能力(如弹性、领导力、当责等),及全球意识财务金融、商业创业等。

综合几大组织宣言可以发现,全球的教育趋势昭然若揭:知识会过时,教知识,不如给能力。

芬兰〉教育资优生变革分科改为跨学科教学 统合能力

例如,在全球各项教育评鉴中总是名列前茅的北欧国家芬兰,已在2014年底宣布一项全球瞩目的重大变革:

2016年8月,芬兰将启动新国家课纲,将从「分科教学」转向「跨学科主题式教学」。会保留原本的单科教学,但将加入更多大范围的学习主题。

未来,学术取向的学生,将从欧盟、气候变迁、芬兰独立100年等主题课程中,熟悉横跨语言、地理、经济等学科;技职导向的孩子,也可能在名为「餐厅服务」的课程中,同时学到数学、语文、沟通与书写技能

跨学科学习在芬兰并非第一次,1980年代就开始推动,进入21世纪后更显得紧迫而必要。一向予学校高自主权的芬兰政府,已要求小学到高中,针对7岁到16岁的学生,至少要开出一个跨科课程。

「我们真的必须重新思考教育,重新设计教育系统,为孩子预备今日和明日需要的能力,」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教育主管玛琉裘珑莲(Marjo Kyllonen)说。

「学校应该教年轻人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把考试分数看得像过去那般重要,」芬兰知名教育学者派西.萨尔柏格(Pasi Salhberg)撰文说明,芬兰在上次PISA测验成绩下滑,但是政府并没有恐慌,未回头继续加强数学、阅读等测验,反而坚持推动教育改革。芬兰很清楚,竞争力,不等于考高分的能力。

台湾〉12年国教课纲学习结合生活 让知识活起来

环境会变,适合环境的竞争力也会变。台湾无法自外于国际趋势,在变化中建立优势,是宿命,也是机会。

上世纪末,台湾以科技代工站稳参与世界的关键席位;但进入21世纪后,人才西进、金融风暴、东南亚移民、网路崛起,一波波都是上世纪的人们从未见过的剧变。

「不能用过去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这句话再度应验。

2003年公布的九年一贯课纲,是近年台湾教学内容最大的一次变革。从分科学习,转为语文、数学、艺术与人文等七大学习领域,并鼓励将性别平等、生涯发展等七大议题融入教学。课纲松绑,并顺应地方化潮流,给了地方政府与学校弹性设计的空间。

两年后即将推动的12年国教课纲,则进一步定义了「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等九大核心素养,强调「学习不宜以学科知识及技能为限,而应关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达成「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终极目标。

与其给钓竿 不如教他钓鱼原则

台科大数位学习与教育研究所讲座教授黄国祯解释,过去老师教完知识就考试,但学生遇到实务问题,施展不开,便觉得学问无用。只有把学习与生活结合,才能透过不断演练,将能力内化,应用在不同情况里,这才算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去常说,「给孩子一条鱼,不如给他一根钓竿」,现在得改成「给他一根钓竿,不如教他钓鱼原则」。因为,孩子可能会利用数位工具、第三外语等新能力,找出更切合时代的生存之道。

尽管12年国教争议不断,但全台湾有远见的老师,已开始教知识也给能力,从眼前紧迫的升学夹缝中,撑开培养未来能力的空间。

例如,中山女高地理科和家政科老师合开的「猎宴——从餐桌看世界」,得到俗称「缅甸街」的中和华新街买食材,那是泰缅移民的大本营。学习过程吻合P21对「全球意识」能力的描述:了解全球议题,并与非英语系文化的人合作。

去年全台疯传的「看报纸找工作」学习单,则出自高雄冈山国小老师林晋如。当孩子惊觉,3万元月薪根本不足以负担房贷时,立刻明白量入为出的重要。也与P21对财务商业素养「做出适切的个人财务抉择」的定义,不谋而合。

新北积穗国小老师曾俊夫,则带着从幼儿园到六年级的孩子写程式、做机器人。别认为他们不务正业,因为写程式已成为英美许多国中小的必修课,连美国总统欧巴马都在学!

还有第一个将高龄化问题融入「长照课」的屏东县竹田国中、将社会议题设计成哲学思辨课的台北南港高中,都是专业教师巧思与视野的展现。

「帮学生培养一辈子有用的能力,比塞给他五年后会落伍的知识重要,」台大电机系副教授叶丙成说得语重心长。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远见》归纳出12项经常被提起的能力,包括批判思考、解决问题、创新创意、合作人际、沟通表达、工作职涯、领导责任、全球意识、财务创业、数位能力、公民意识与健康环保。

《远见》也从全台各县市教学现场,搜罗10堂有助培养这些能力的课程,这是一群热血老师们,试图培养十年后台湾新生代的能力速写。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8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立即购买远见杂志8月号: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