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四大投资大师生技选股策略

今年生技月的亚太生技投资论坛,介绍了中国大陆生技医疗产业发展前景,也点出两岸合作发展的庞大商机,而投资大师提到的相关概念股更值得持续追踪。

文.黄国祯

今年的生技月除了规模是历年来最大,并且首度由国内最大的生技基金钻石生技投资公司,结合国家生技医疗产业策进会,举办了首届「亚太生技投资论坛」,会中邀请到重量级投资机构与管理顾问公司,包括外资摩根史坦利、中资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美商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与瑞士信贷银行等负责生技医疗产业的专业高层人士参与,除了说明中国大陆的生技医疗发展,也擘画出两岸生技医疗产业合作、国际资金与财务规划投入的广阔蓝图!台湾私立医院前进大陆 单科、医美跟进今年生技月论坛第一个主题,由连续六年蝉联外资机构票选亚太区生医产业分析师第一名的摩根史坦利亚洲董事总经理李彬分析目前中国大陆的医疗环境与产业发展现况。他指出,中国大陆的医疗市场平均每年高达40%的成长,至2015年可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然而其医疗水平在全球以及亚洲并不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存在着城乡差距。另一个重要数据为大陆民众多前往公立医院就医,去私立医院的很少。显然在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与费用较吸引民众,然而中国政府在医疗收入上却是大于支出。

《理财周刊》分析:这意味着政府可以提高医疗补助给予民众,也代表着医疗负担并不算便宜,加上医疗水平落后台湾,可以说是像长庚、明基医院等外来私立医院能发展得很好的因素,也会延伸至陆续投入的单科医院以及医美诊所。

强化生医重点产业 中国寻购并一途论坛的第二个主题,由资产超过千亿台币的中国国营企业中信产业基金医疗与健康投资部总经理曾志强,提出大中华健康产业的商机与趋势。中国医疗费用每年达三.二兆人民币,整体医药市场庞大,然而生医产业的规模不大,仅有三十四家制药公司与一家医材公司营收大于五十亿,可以说是中国最有成长空间的重点产业,为了加速扩大规模并购将是必经之路。《理财周刊》分析:中国不缺资金与市场,在整个生技医疗产业除了中药的发展尚属领先地位,缺乏的是技术的投入以及发展的模式。台湾拥有世界顶尖的医师与医疗水准、优秀的生技研发人员;制造业与制药业具全球品质与成本优势;跨电子、工具机、材料、资讯、光学的医材产业有完整的产业与人才链;加上隐形眼镜等等对于台湾品牌认同度同文同种生理机制与容易罹患的疾病如出一辙。未来在两岸药事协商完成后,在新药研发的临床上可同时通过中国与台湾药物管理局CFDA与TFDA,以及可同时取得通过学名药与医材的人体试验取得程序,两岸携手发展生技医疗产业可说是最合适且会为双方带来极为庞大的效益。第三个主题为亚洲生医于全球的价值与挑战,由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医疗保健事业部文达副董事主讲,提出国际药厂已逐渐将研发重心由小分子化学药转向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的专利在2010~2020年间陆续到期,生物相似药(biosimilars)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三百亿美元。

掌握法规 蓄积研发动能《理财周刊》分析:与小分子化学药容易复制成学名药不同,生物制剂为蛋白质大分子结构,在专利到期后要复制成为功效与结构一致的药品难度颇高。

吴文达建议,生技厂商必须了解各国法规的规定、提升厂房效能以及持续强化研发能量,才能抓住此波生物制剂商机,亦提供台湾生技厂商在类似药物上的制程研发领域的一大方向。第四个主题为透视国际医药大厂之并购策略,由瑞士信贷银行投资银行部-民生零售及健康医疗林佳幸董事主讲,林佳幸表示,今年以来并购交易大幅成长,至2014年五月,全球交易总额达14260美元,年成长72%,而生技医疗产业是今年并购第二大的产业,分析国际厂商并购企业的目的,包括专注核心、增加产品线与节税考量。进军中国市场 与在地通路合作

《理财周刊》分析:在生技医疗产业部分呼应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曾志强总经理,借由并购取得供应链整合、强强联手扩大市占、进入新市场、开发新领域。另外在跨国公司收购中国的知名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品牌,至今只有少数收购案例,包括收购较具独特性优势的中药厂商,也由于产品品质不易掌控,通常看中的是该公司销售通路的能力。

因此在进军中国市场上,可借助当地公司在通路与销售上进行合作。例如泉盛与中国石药集团进行包括生产与销售通路上的合作。(文未完)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727期,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提升理财力--理财课程资讯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