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看过来】当学历不再决定一切 如何培养孩子多元能力?

▲要让知识跳出平面活起来的策略之一,即是化为「动手实作」。(图/视觉中国)

●温美玉亲子作家,经营「温美玉」粉丝专页

大学毕业职场顺遂?

几十年来,台湾的大学毕业门槛降低,高毕业率的情况下,企业不再像过去那般,视大学学历选才唯一标准老一辈说的「只要好好读书,有好学历就有好工作」的观念,似乎已被新时代淘汰!

身为家长老师,如何从具体的行动中,从小就培养孩子成为「小达人」,面对瞬息万变的新世代呢?

培育小达人关键词:「素养」!

108课纲的修订,将教育核心从「知识」、「能力」转变到了「素养」,让知识除了用来记忆、理解、应用外,还要能助孩子适应未来的挑战。过去的学习,我们用讲述、实作方式,想办法让孩子懂课本中所讲的概念,但若只在此区块打转,基本上仅训练纸笔领域部分。素养不一样,它强调让躺在课本里的知识活起来,并对应到真实情境,以知识本体为底,先改变自己,进而帮助别人,甚至变成商业模式。(参考下表)

▲(图/翻摄自统一超商好邻居文教基金会

素养也能在家试做!实例分享

上述定义听起来抽象复杂,简而言之就是:想办法让孩子跳脱「小孩」身分,尝试未来社会上人们会做的事。

以下举3个适合亲子/师生共同尝试的小策略:

1.口说 - 小小youtuber体验

在这个世代,最吸引孩子眼球的职业莫过于youtuber!既然如此,不如让你的孩子尝试,将他最近所学的知识或体验,用3~5分钟的「录影讲解」呈现。爸妈或老师可以每周跟孩子讨论一个主题(例如:看完一部电影,就录影讲解这部电影的剧情与心得评论),除了练习自在的面对镜头、用口语表达心中观点外,或许还能从中学习后制影片的技巧。

2.手做 - 将知识「化为己用」

要让知识跳出平面活起来的策略之一,即是化为「动手实作」。例如:课文学到蒙古包时,可实际照着影片的方式(或自己改良),做一个小蒙古包模型;阅读完小说《手斧男孩》后,可将情节的内容,转化为大富翁桌游,甚至转为他们最爱的「线上游戏」…,这些多元的手做活动,不仅新奇趣味,还能结合上述的录影,为自己手做的成果进行解说,一次训练两种能力!

3.转换角色 - 当我不再只是个孩子

一起看球赛时,试试个球评、主播,为一场比赛评析;一起烹饪时,试做料理节目,介绍食材、烹煮步骤并录影;家庭出游时,让孩子试着规画路线、行程住宿等,也可事前做研究,在游玩当天为景点古迹、自然生态等)做导览解说。其中导览不仅能结合知识、技能,还能借由创意活化思维。

例如:小四的暑假我请学生规划「夏令营」,其中一组就利用手机先去勘景,并且拍摄古迹重要的景观或物品,等到导览当天,请参观亲友开始分组比赛看谁先找到照片中的景或物,并利用Line回传必且在旁录影解说,最后看哪一组率先完成任务,导览员就送手作的特色礼物奖励。

借由多元的体验,孩子不仅能发掘自身兴趣与特长,也能打包带表达力、勇气、创意与责任,这些收获与特质,正是迈向「小达人」的第一步!所以,面对108课纲以及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目标,我非常支持且乐观的认为家长更有机会协助孩子,因为学习的方式已经朝向多元、深度且更生活化的情境。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只有真正能带着走的能力不会遗忘且浪费时间,这就是温老师的素养学最想论述的观点。

热门推荐》

►少催促快一点 孩子压力少一点

►成为自己的父母 问问内心的小小孩需要什么?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统一超商好邻居文教基金会官网。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