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体周围疾病 是人工植牙杀手

奇美医学中心牙医牙周病科医师刘昱菁指出人工植牙定期清洁维护,预防胜于治疗。(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对于缺牙病人,人工植牙已成为牙医师在订立重建治疗上不可或缺的选项之一,多数人误认为置入人工牙根和装上假牙赝复体后,金属的牙根不会蛀牙,便永无后顾之忧,奇美医学中心牙医部牙周病科医师刘昱菁指出其实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人工植牙和自然牙一样需定期清洁维护,如同新车需定期进厂保养和更换零件。

刘昱菁医师说,若长期清洁维护不当导致植牙周围细菌附着和增生,亦会如同自然牙一样,形成植牙的牙周病,导致植体周围牙龈发炎或是齿槽地基流失,称为植体周围疾病(peri-implant disease)。植体周围通常遇到的问题有周围牙龈红肿、流血、化脓、植体动摇、甚至X光片上呈现植体周围骨头流失等。

植体周围疾病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植牙周围初期的牙龈发炎称为「植体周围黏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这类别的治疗较简单,把植体周围加强口腔清洁,大部分的植体周围软组织发炎大多可以改善。第二类则是植体慢性发炎已经破坏到骨头,称为「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这类型的治疗,相较于植体周围黏膜炎,更加地复杂,严重时更可能需要将人工植体整个移除。

造成植体周围疾病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关键性因素还是细菌,例如牙周病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此外,具有牙周病病史、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抽烟、植体周围角化黏膜不足、制作不适当的赝复物、咬合过重及假牙黏着后残留的黏着剂(residual cement)等,都是可能造成植体周围疾病的危险因子

刘昱菁医师指出,对于植体周围疾病的治疗,主要在移除致病因子来恢复周围组织的健康,必要时须进行手术以重建原有的周围组织,然而破坏的程度不同,治疗的方式亦有所不同。目前对于植体周围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已有成功案例,治疗方式可分为非手术性治疗与手术性治疗两项:一、在非手术性治疗方面有下列几种方式:机械式清创杀菌治疗、抗生素治疗和雷射治疗。机械式清创包含了教导病人使用牙刷牙间刷和牙线彻底将附著于植体周围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清除,此外牙医师也会利用专业超音波洗牙机器和牙周刮刀将植体表面结石牙菌斑去除,常常可以明显改善植牙周围红肿、发炎的情形

杀菌治疗是以含0.2%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简称CHX)的漱口水冲洗植体周围降低牙龈发炎的情况。抗生素治疗则是使用于有化脓的情形。对于局限在软组织的植体周围黏膜炎,非手术性治疗几乎都可解决。然而治疗后1至2个月,如果发炎情形一直没有获得良好的改善,这时就需考虑进入手术治疗。

二、在手术性治疗方面与牙周手术治疗方式非常相似,目的是彻底移除感染源,并重建一个干净的环境,包括植体周围清创、植体表面去除感染源、植体周围引导骨再生手术及植体周围骨修整手术。植牙周围经过手术翻瓣清洁后,可透过喷砂将植体表面消毒去除大部分的细菌,再放置骨粉和再生膜重建植体周围的骨头。

然而植体表面有许多螺纹,要清洁到完全干净困难度比较高,可适度地去除植体表面螺纹达到一个光滑面来减少细菌堆积。一旦植体周围炎的周遭骨破坏严重,无法或不易手术重建及植体的位置不适当或植体周围炎反复发生,此时移除植体,亦是治疗的选项之一。

刘昱菁医师表示如何避免植体周围疾病呢?简单说来,预防更胜于治疗!提供几项建议:植牙前先治疗牙周病–如果牙周病没有彻底的治疗,这些造成发炎的牙周病菌就有可能导致植体周围发炎。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植牙周围的清洁和自然牙一样,并不会比较复杂。长期清洁不当得到植体周围炎的风险较高。定期回诊追踪–定期3到6个月回诊由牙医师专业检查和清洁,可以早期发现植牙周围发炎的情况,也能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