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女168公分不到30Kg!变皮包骨绝望大哭 医摇头:超级罕见病

小玉入院体重不到30公斤。(图/新民晚报

记者蔡仪洁/综合报导

少女生追求纤细身材,但对上海19岁的小玉来说,「瘦」只意味着痛苦,身高168公分的她因不幸患上发病率只有10万分之0.2的罕见病,结果体重连30公斤都不到。

据《周到上海》报导,半年多前,19岁的小玉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直肠专科李宁主任的特需门诊,身高168公分的少女体重却不到30公斤。

过去2年多来,小玉与母亲辗转重庆、成都、北京多地,反复就诊于各大三甲医院消化、内分泌、妇科及神经内科,但多次检查均未发现问题。

小玉说,「就是因为查不出为什么,有的说我是厌食症,可是我什么都想吃,我只是一吃就胀得受不了,慢慢就瘦成这样了」。

小玉打开随身的背包,里面满满当当是这两年来她服用的肠内营养粉剂消化酶、促动力药物刺激性泻药抗焦虑-抑郁药物、人工周期等药物。

在她带来的厚厚的病历资料中,一份2019年某医院的出院小结上显示,「诊断: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横结肠下垂,治疗经过:行Roux-en-Y+横结肠部分切除术」。

李宁主任看后问道「做完手术后,你觉得怎么样?好些了吗?」。听到这个小玉差点哭出来,「他们说做完手术我就能吃了,但是做完了手术,我肚子胀得更加厉害了,更加一点儿也吃不下了,做手术前我还有将近90斤(45公斤)呢!」

小玉到底怎么了?李宁将小玉收治入院后,安排了小肠造影及结肠功能磁共振检查,影像显示肠系膜CTA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角19度,再结合病史临床及检查结果,原来这个少女得的并不是厌食症,而是一种发病率十万分之0.2的罕见病:特发性消化道动力障碍——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_intestinal_pseudo-obstruction﹞。

据医学百科显示,假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抑制、毒素刺激或肠壁平滑肌本身的病变,导致的肠壁肌肉运动功能紊乱,是无肠腔阻塞的一种症候群。按病程急性和慢性之分,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属于急性假性肠梗阻,慢性假性肠梗阻有原发性继发性两种。

李宁介绍,这一罕见疾病现阶段的治疗存在三大困难,第一是临床认识不足,早期诊断困难;第二是它的病理生理过程注定需要胃肠内外、营养科及肠道生态及移植科的多学科整合治疗,单一学科治疗效果欠佳;第三是因对疾病认识不足,而进行的一些治疗也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小玉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图/周到上海)

针对小玉的情况,李宁确定了以微生态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整合治疗策略,治疗分为三部分,第一步先置入小肠减压管缓解患者严重腹痛腹胀等小肠梗阻症状;第二步促动力治疗,组合使用包括普芦卡必利、新斯的明等多种促动力药物;第三步通过周期性肠道去污联合菌群移植治疗小肠细菌过度增殖,减少小肠产气菌群量,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促进肠动力恢复。

经上述整合治疗2月后,小玉鼻饲肠内营养已达到目标热卡体重增加至35公斤,体力明显改善月经周期恢复,复查全消化道造影及肠道功能磁共振证实消化道动力显著改善,胃排空改善后患者经口进食耐受量也逐步恢复,餐后腹胀逐步减轻。

治疗6个月后随访,小玉的口服热卡已达到目标量的70%,仅需补充性的肠内营养治疗,腹胀腹痛症状基本缓解,间断口服乳果糖辅助排便。小玉高兴地说,「今年夏天,我想吃我们重庆的麻辣小龙虾。」

白色情人节最棒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