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童看到小7就暴冲 原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惹祸
▲4岁男童看到小7就暴冲,原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惹祸。(图/示意图/非案例当事人)
一名4岁的「暴冲弟」对便利商店情有独钟,不管马路上有没有车,看到7-11便会笔直往前冲,父母惊觉异常带他赴医院检查,发现其罹患了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所幸在经过行为与药物治疗后,现年13岁的他,行事前都会先考虑后果,不再像以前一样,毛毛躁躁。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主治医师梁歆宜医师表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又可细分为过动症与缺失症,在台湾的盛行率为5-7.5%,相当于每班32个小孩中,就有2人罹患此病,但由于许多家长对ADHD有错误迷思,认为其长大就会自然好、用药会成瘾会造成强烈副作用等,导致目前就诊率却只有2.5%,还有家长自行帮小孩中断治疗,以致错失黄金治疗期。
梁歆宜说,ADHD是一种脑部生理疾病,患者脑内分泌多巴胺及肾上腺素不平衡,与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使孩童的专注力、计划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正常孩童来得不足,且这种症状,随着小孩的逐渐成长,会越演越烈,如果在13岁前未治疗,中学时期可能容易出现品行疾患或偏差行为,成年出社会后,也可能出现职场受挫,发生意外事故的比率,也比一般人高。
「有50%ADHD的患者,长大后仍有注意力不足的相关症状,还有10%可能出现反社会人格。」三军总医院精神医学部儿童精神科主任叶启斌表示,他说ADHD孩童的大脑成熟所花的时间比一般孩童缓慢,虽然长大后大脑皮质状况与一般人接近,但症状仍有可能持续。叶启斌说,目前医界公认「小学期间」为治疗的黄金期,因为过了小孩到了青少年时期,思想便会定型,「这时治疗就有一定的难度」。
台湾对ADHD的判断标准,主要参考美国医学会的DSM诊断系统,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商志雍表示,ADHD的症状主要可透过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改善,「行为治疗多用在7岁以下的孩童,我们可以帮他订出具体的目标,例如坐在书桌前1小时,再依达成与否给予奖励或惩罚」,商志雍说,如果郑重明确已影响到社交、学习等功能,在经沟通后,便会建议辅以药物治疗,加速控制病情。
▼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商志雍医师。(图/记者严云岑摄)
目前卫福部核准的药物,主要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MPH)与非中枢神经兴奋剂(ATX)二种,前者用于增加脑部的多巴胺,又可分短效型的利他能(Ritalin)与长效型的专思达(Concerta),短效与长效的维持时间分别为4小时与12小时。
「如果是刚被诊断出ADHD的患者,我们会先开短效型的药观察成效,再依患者改善程度加重或减轻药量。」商志雍说,台大医院针对ADHD患者的评估周期为1个月1次,如果患者停药1学期未出现任何过动行为时,就可以考虑完全停药。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学会医师大合影。(图/记者严云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