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拜登抗中起手式
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不错私交的美国总统拜登,1月20日正式就任,但中美关系不仅没有转入蜜月期,甚至连基本的冷静观察期都跳过,自1月21日起双方就针锋相对,为未来四年甚至更久远的地缘政治和G2争霸,带来不安的气氛。
尽管防疫和抗疫是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但对中政策攸关美国强权地位的保卫战,从拜登政府的人事任命和内阁被提名人在近期的公开言论来看,美国对中国维持鹰派路线已经是一条不归路。
从国务卿布林肯、财长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多位重要官员近日在国会听证会上的发言,都可以嗅到浓浓烟硝味。以即将掌管对外事务的布林肯为例,他虽不同意川普时期的单边主义做法,却支持川普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强硬立场,未来也将与盟国一起合作,共同抗中。
美国财政部在美中对抗上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半年度汇率报告的汇率操纵国武器,以及贸易战的关税措施等,都是由财政部主导。面对中国潜在的挑战,叶伦一改过去担任联准会主席的鸽派形象,她态度强硬表示,对于倾销、贸易障碍、非法补贴等贸易行为,将用各种工具进行反制,也会继续使用财政部的制裁手段,惩罚破坏民主的他国官员。
这些美国新任官员的说法,勾勒出拜登政府初期的对中政策雏型,同时也已采取行动,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1月21日宣布对大陆科技指标企业立讯精密展开337调查,可能重创苹果公司在中国建立本土供应链的计划,影响巨大。
从中国方面看,似乎也不打算对拜登新政府放软身段。1月21日凌晨,就在拜登宣誓就职之后几个小时,中国宣布对刚卸任的国务卿蓬佩奥等28位前朝官员祭出制裁措施,引发美国朝野的一致谴责。另外,习近平25日在达沃斯论坛演讲时,更不客气地暗批美国搞「小圈子」、「新冷战」,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
拜登和习近平的交情,可以扭转持续恶化的中美关系吗?从角色看,拜登目前是美国总统,对内对外都代表美国,肩负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责大任,和昔日与习近平交好时是担任国会议员或副总统的身份已大不相同;从时间轴看,中美关系已从往日的交往走向对抗,整个美国的主流民意也都支持与中国对抗。
在此氛围下,拜登政府初期只能将抗中政策继续走下去,至于是否可能有改善的一天,笔者持悲观态度,毕竟一个已经把持近百年强权地位的大国,面对一个意识形态迥异的崛起大国,双方可以妥协和和平共处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随着双方实力越来越接近,彼此间的冲突只会更扩大和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