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今昔部会和记者沟通的方式

今天部会媒体沟通方式和十年前、二十年前有很大的差别,昔日是天天有吹风会记者也常常赴办公室科长、处长、局长次长聊天,许多新闻都是聊出来的,在聊天又吹风之下,不只谈国家大事,也增广见闻,长期下来也可以成为专家

譬如说,以前国贸局黄演钞每天下班经常到记者室和大家打个招呼,这招呼一打虽口称没事、没事,坐下来一谈从外交贸易经济无所不谈,连当天去经建会参加入关(GATT)策略小组会议也不吝和大家分享,结果经建会记者问不到的,在国贸局全都问到了。

过去跑经济部新闻,到了下午大家不约而同的会去找几位次长聊天喝咖啡,当年的次长阵容坚强政次林义夫,两位常次是尹启铭及陈瑞隆,他们后来陆续都出任部长,这三位次长皆是文官一路上来,对业务极为熟悉,谈起经贸情势产业发展能源议题总能引人入胜,而让我们了解问题所在,每次一聊总是一个多小时,等于是上了一堂课

我以前刚跑主计处第三、四局的新闻,不论到预测科、物价科、就业科或局长室,科长们总是很热情拉出椅子请我坐下来,聊及相关问题便递上几本内部研究报告解说一番,三局局长詹德松是我以前在经济部工作时的老长官,每次聊及国民所得统计,他总能以简单的譬喻,讲得清清楚楚,获益颇多。

前经建会主委胡胜正是中研院院士,不仅学问渊博,为人亲切,每次采访到若干重要议题,他有时也会说,这很重要,我也要投稿来呼吁一下,他不会回避政府施政的不足之处,是令人敬佩首长

今天部会与媒体沟通方式与过去大不相同,以前局、处首长个个喜欢谈话,今天大多怯于和记者沟通,对于记者提问,战战兢兢,除非被授权也不敢发表看法,一切问题都得在部长出席的场合堵访,堵访数分钟自不可能把事情说的清楚,在这个大环境下,记者很难在采访过程中被训练成专家而对政策提出批判,能把事情写清楚已经很了不起了。

今昔不同的地方还很多,日后有空可以再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