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早产儿」也会骨质疏松
▲研究发现,早产儿有骨松风险,恐造成骨折。(图/达志示意图,下同)
骨松不是老人家的专利,早产儿也有风险!根据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新生儿团队的研究结果,早产儿在出院后至一岁时的成长,骨质的发育是会下降后又上升,若是在其骨质密度下降的阶段未加以注意,就会有早产儿骨折的风险。
高医新生儿科主任陈秀玲指出,近二十年由于经济发展及医疗技术进步,连出生体重小于1公斤的极低体重儿,也有八成左右的存活率,但早产儿除了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症、感染等问题,现在还得面对骨质疏松的风险。
陈秀玲说明,之前高医新生儿团队照护了一个怀孕周数25周、出生体重800公克的早产儿,在住院了四个月后,准备出院时却发现了孩子的右大腿肿胀,X光一照,竟然是右大腿骨折,家长的不解也造成了医护团队的压力,但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变」。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变」也有人称为「早产儿骨质疏松(Osteopenia of prematurity)」或是「早产儿佝偻症」,好发于出生体重小于1500公克的早产儿。陈秀玲指出,该病症的原因主要是早产儿在成长期间的营养状况不足,尤其是钙质吸收与摄取的不平衡。
陈秀玲进一步说明,住院期间所使用的药物也有一些会使得钙质流失,但在早产儿骨质疏松甚至骨折时,血液中血钙的浓度却仍在正常范围内,医护团队并无法即时得知骨质问题,因此团队也进一步研究,期盼能早期得知早产儿是否已出现骨质疏松。
成人是可以测骨质密度的,但大部分是使用双能量X光吸收测定仪来测定骨质密度,这种方式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作为骨质密度的检测方式,但使用在新生早产儿的研究上有许多限制,最主要的还是担心辐射剂量累积的问题。对此,团队在搜寻国际的文献资料发现,这种早产儿骨质疏松的情形,可使用量化超音波来测定。
陈秀玲表示,目前以可透过测骨声速度(SOS)来评估骨头的矿化含量,以往许多研究显示,此技术可用来评估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骨头健康及骨头的矿化含量,且可在病房或婴儿室床边操作,并没有辐射的考量,只要发现有骨质变差的情形,就可抢在骨折前给予维生素D调整及营养摄取。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