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荣钦/美国大选缺的不是「新政」而是「小罗斯福」 

沈荣钦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

随着川普与拜登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美国人越来越发现自己必须在两个烂苹果中挑一个比较不烂的。

真正的问题是:在疫情、冷战与暴动如此严峻的时刻,领袖还能有别种想像吗?

罗斯福新政效果不强 但整体战略成功

最接近本次疫情的要属三〇年代的大萧条危机,工业产出下跌超过三分之一、失业率超过22%、银行破产、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又丢失存款,农民与工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小罗斯福总统怎么做?当然需要先纾困(Relief),然后寻求经济复兴之道(Recovery),并衍生出一系列的改革(Reform)。对比目前政府,纾困之后,重启经济复兴已经聚讼盈庭,改革更是闻所未闻。

小罗斯福的改革是以「新政」重塑美国。在经济危机时,虽然所有人都寻求纾困自保,但其实多数人心中依旧担忧政府高涨的预算赤字,长期而言是否会令国家破产而失败。

在这种矛盾心情下,小罗斯福的「新政」为全国人民指出共同行动的方向,鼓舞了所有深陷萧条的人们,点燃希望度过难关。

即使后来发现新政的效果远不如宣传的强大,政府支出其实是以大幅排挤私人投资为代价、企图控制价格也以失败告终,但是这都不妨碍其整体战略的成功。

「新政」三部分:检视资本主义基础建设社会计划

具体来说,「新政」的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检视资本主义的问题。对银行、股票市场与财团的改革,扭转了自由放任的看不见之手自会调节经济功能的想像。

第二部分是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计划,不仅由联邦成立超过13000名员工的田纳西河管理局,而且大规模投资在西部与南部的铁路、桥梁、公路等运输计划,奠定战后复兴的基础。并且成立公共事业振兴署,令联邦成为单一最大雇主。

第三部分是社会计划,建立了社会安全与社会保险网,以及确立组织公会的权利、成立住宅局与设立劳动安全标准。

小罗斯福的新政并不是一下子就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共和党民主党各自分裂为保守派与新政派,保守派像是纽约州长Alfred Smith、商界的全国制造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和商会(the Chamber of Commerce),主张政府不应过度介入市场,因此成立新政党挑战新政。

不过即使是「新政派」中也非一团和气,有些人是左派支持者,要求更多的计划经济;也有些是支持大企业的公司主义者,主张大公司彼此合作,成立卡特尔;还有些是强调竞争的市场主义者,大家彼此各怀鬼胎,莫衷一是。

而且最高法院也不是完全支持新政,曾经一度宣判国家复兴署与新政核心法案之一的《农业调节法》违宪

▲ 学者认为,美国大选需要的是「小罗斯福」。图为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及现任总统川普。(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虽然新政最终受到人民喜爱,使得挑战者在选举中受挫知难而退,但是小罗斯福的「新政」,其实从计划的研拟开始,就受到党内外的各种挑战,而且联盟的成员也有多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与彼此互异议程

「新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邻国加拿大总理便因为国会反对使得计划胎死腹中,但是能够在逆境中超越眼前的纾困需求,才是领导者真正的试炼。

尽管时空不同,美国人或许并不需要另一个「新政」,但是真正在这场选举中缺席的,其实并非新政,而是小罗斯福。

► Her和她 女孩想要的都在这

热门点阅》

赖祥蔚/被遗忘的抗日义军领袖「陈澄波

蓬佩奥呛中国南海主权「非法」全文翻译 分析:美军将正面挑战共军?

宋兆文/中共武力犯台 何必先打澎湖

► 陈一新/美中关系已无法回到从前 中美互疑容易互信难

►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沈荣钦」个人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