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标靶与化疗 抗癌增「生」机

健康医疗网林怡亭报导

一位45岁的陈女士是名符其实的业界女强人,不烟不酒、工作上虽然紧张忙碌,但生活规律,工作表现卓越,更获得许多奖项,但从五年前获知罹患肺癌晚期的那刻起,她的人生急转弯,突来的打击重挫她的自信,接受事实后积极接受治疗并改变心境,却也开启她人生另一扇门,勇敢抗癌迄今…。

▲肺癌标靶化疗 勇敢抗癌增「生」机(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台湾肺癌男女发生比例约为2比1,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又以非小细胞肺癌的肺腺癌占近60%居多。肺癌发生与抽烟、石棉、氡气、砷、镍等曝露有关;但在台湾,有许多不抽烟的肺腺癌患者,则是原因不明,各式各样研究指出也许与肺癌家族史、慢性感染、环境污染等有关。

早期肺癌因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患者察觉不易,因此发现通常大约有一半以上病人已为肺癌晚期,预后也不佳。台中荣总整合性癌症中心主任张基晟表示,可透过低剂量胸部电脑断层扫描(LDCT),来筛选是否为早期肺癌,并进而确认为肺癌,同时给予治疗。目前国外临床试验显示,在抽烟的高危险群中透过LDCT来及早发现,可有效降低肺癌造成的死亡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研究有相当高伪阳性,即是健康肺部仍可能出现非钙化性结节,但不是肺癌。此研究是在美国大型医学中心进行,显示LDCT早期肺癌筛选,需要一专门团队、按照一定标准来作诊断与治疗。在台湾,针对抽烟的高危险群可考虑借由LDCT早期筛检肺癌,但最好透过一个有组织的计划案来试行,避免伪阳性及后续追踪问题引起困扰;同时间研究如何筛选不抽烟的肺癌患者,困难度又更高,需要医界学界共同商讨对策

晚期肺癌治疗属于全身性治疗,主要以标靶治疗与化学治疗为主。而标靶治疗也有不同型式,各种标靶药物所针对的肿瘤基因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病患皆适用,必须透过临床状况,或是肿瘤基因检测来分辨是否合适。像是上皮生长因子接受体酪胺酸酶抑制剂适用与否,取决于患者肿瘤上皮生长因子接受体是否突变而定,患者服用后,易产生皮肤干燥、起红疹青春痘、腹泻等副作用;另一类标靶治疗为血管新生抑制剂,若是使用单株抗体类血管新生抑制剂,则需与化疗药物合并治疗。张基晟说明,随医学进步,基因检测项目越来越多,但其实标靶治疗也不是一劳永逸,即使带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也只约70%患者可能出现效果,而有效者大约有一半患者在维持9至11个月治疗后就会产生抗药性逐渐失效。

标靶治疗失去效果后,医师通常会建议患者采取化学治疗,一般人通常担心副作用产生,例如掉发、恶心、呕吐,或是白血球下降导致的感染风险大都可借由支持性药物获得缓解。张基晟表示,目前新一代化疗药物都已大大降低副作用,不再如传统药物令人害怕,不仅作用机转专一性相对提高、毒性也降低许多,有许多患者治疗后副作用相当低,甚至可以正常工作与活动。尤其是像前述陈女士,先使用口服标靶药物而后失效,再采取铂金类药物与新一代化疗药的合并式化疗,在病情控制良好下,采取新一代化疗药物的单一维持疗法,延长存活期近5年至今。

肺癌症状的特征为持续、渐进,例如长期持续咳嗽,且程度渐进加重,民众若出现喘、胸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就可能存在肺癌风险,应立即就医检查诊治。医师特别提醒,所有肺癌患者,态度是最重要的事,只要勇敢接受治疗,不论是标靶治疗或化学治疗,都是为自己增加机会的方式。若民众想了解更多关于肺癌资讯,也可查询肺癌卫教网http://www.lungcancerhope.com.tw/。

资料来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