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健保费率调涨与建立查缺补漏机制,应齐头并进
2020年蔡总统的国家治理,最成功的莫过于带领全民对抗新冠病毒,然而,年关将近,走到最后一哩路,抗疫尚未成功,政府仍需努力。抗疫过程当中,居功厥伟的全民健康保险,更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与赞扬。但是,全民健保因为蔡总统第一个任期累计下来的亏损,已经严重到无法回避,而在抗疫的最后一哩路上,通盘检讨、调涨全民负担,虽然是不得不然之举,但政府必须正视对于社会民众和工商企业产生的影响,而总统也有责任督促行政院,提出有效的因应对策,以降低可能的强烈冲击。
事实上,现在讨论全民健保的费率,涨不涨,已经不是一个问题;有问题的是: 由于涉及到全体国人的健康权益,以及企业界势必会受到来自三个层面的冲击:「调涨时机」、「费率涨幅」、以及「配套查漏」。
首先,在「调涨时机」、「费率涨幅」方面,面对今年的新冠疫情,封锁边境的政策虽然成功阻隔病毒的侵袭,却也造成内需市场不振,政府因而提出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企业纾困和振兴经济方案。秉持「风险共同分摊,费用共同负担」的社会保险原则,卫生福利部在11月已经公布明年的国民金年保险费率,将从9%调涨到9.5%,影响所及的270多万民众,每个月将要多付55元。在这个前提之下,现行4.69%的健保费率,也在「全民健康保险会」的研议后,「两案并陈」,提送卫福部。调涨到4.97%,抑或是5.47~5.52%的两个方案,差别在于2021年此时是否要再调涨一次。简言之,就是一年和两年的差异;前者是先应急,明年底再讨论下一次的调涨,而后者则可能足以支应到后年底。
有鉴于工商企业界今年的营运状况几乎已经确定以惨淡收场,而明年新冠疫苗的注射和全球经济的复苏,现阶段看起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国内企业,仍然无法排除重大的营运压力和财务风险。在健保费率被保险人的劳工支付30%、政府10%、企业做为投保单位则必须负担60%的现行基础上,工商企业界需要有调适的时间,因此调涨的时机和调涨幅度,要考虑是否对企业造成雪上加霜的冲击。由于明年景气是否能一如预期,春暖花开,有没有可能开高走低,没有人敢打包票,因此,更要谨慎。
在「配套查漏」方面,则一定要积极执行。健保财务的思考,并不能只注重开源,而轻忽节流的重要性。政府在调涨费率的同时,有责任告诉工商企业界的是,有什么计划、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必须承担60%负荷的企业界,有足够的意愿,心服口服的全力配合既定的国家政策。
尤其针对停保后再加保的行为,赋予更多限制和配套高额付费的限制措施,以及对于海外国人的返台就医习性,防堵其间的制度性漏洞,都是这次值得肯定的同步节流配套。然而,这也只是「查漏」的补破网而已,还称不上是具有前瞻性的健保变革视野。
事实上,全民健保1995年开办当年的医药分业和家医转诊的制度美意,20多年的验证结果显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方面,基层诊所的一应俱全,贴心的让取得处方笺的病患,在诊所隔壁自行开设的药局取药,肥水不落外人田,已经让医药分业的美意,很难真正的落实。另一方面,近年来,愈来愈多民众重复就医、丢弃药物、浪掷医疗资源,此等不足取的行为,很难加以有效杜绝;而对于转诊制度,其实只要民众负担得起费用,或希望家中长辈能够获得最高端先进仪器设备的检查,前往各大医学中心越级就诊的问题,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社会风气下,就算祭出高额的负担费用,也不容易有效改变现况。
其实,民众并没有错,错在于20多年来,以前的行政院卫生署和现在的卫生福利部,并没有针对适当正确的就诊观念,进行长期的政策行销,以改变特定群体的就医观念与行为,尤其是慢性病患的就医模式,以及釜底抽薪,更重视慢性疾病的提前宣导预防观念,还有防治成效的生活饮食习惯之倡导。此外,由于科学昌明,医疗科技突飞猛进,使用昂贵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否有其必要性,有时候并不是病患本身自己决定。
因此,尽管医界人士与各级医疗院所,对于健保给付的审查制度,长年以来的反弹愈来愈大,而造成同业的专业审查蒙受很大的同侪压力,这种审查制度应该检讨的,不是存废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善让事后审查机制更合理化。
检视健保费率调涨的政策议题,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保费总额的大饼,如果不能随着经济成果而有序的变大,则在景气前景不明,民众荷包缩水,新冠疫苗的取得与分配,都还在讨论之际,大幅调涨健保费率,实非工商企业界所乐见,也未必是全体国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