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持续性下肢变形及步态摇摆像鸭子步 可能是佝偻症!

奇美医学中心儿科儿童内分泌科主任王硕郁指出,孩童续性下肢变形步态摇摆像鸭子步,要注意可能是佝偻症。(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奇美医学中心儿科部儿童内分泌科主任王硕郁指出,鉴于目前全球营养性佝偻症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全球专家会议建议婴儿时期即要摄取足够的钙质维生素D,家长如发现孩子续性下肢变形及步态摇摆像鸭子步,这有可能是佝偻症!要马上就医检查

王硕郁主任举案例说明指出,小欣自1岁多会站会走之后,两只脚就弯弯的,曾经给她穿过矫正鞋,但是两脚还是持续越来越弯,家族里没有亲戚有脚弯曲的疾病,于是家长在小欣4岁时带到奇美医学中心小儿内分泌科门诊

身体检查发现小欣有较宽大的手腕及明显的膝外翻,就是俗称的「O型腿」,手部腿部X光发现于骨骺端增宽,且边缘呈毛刷状及杯口状改变,经由详细的抽血验尿检查后确诊为低磷酸盐佝偻症,予以磷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膝外翻于治疗后明显改善

王硕郁主任说,佝偻症只发生在生长板尚未闭合的孩童,因为骨骼及生长板的骨骼基质矿物质化不良所致。造成佝偻症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分为:营养性佝偻症,如钙缺乏及/或维生素D缺乏;遗传性佝偻症,如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第I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第II型及性联、体染色显性或体染色隐性遗传的低磷酸盐佝偻症;次发性佝偻症,如肾小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药物及肿瘤等等引起。

佝偻症会出现的症状如下:主要的症状有宽大的手腕及脚踝;持续性下肢变形,如O型腿、X型腿或ㄍ型腿;肋骨上有串珠状突起;按压婴儿颅骨有如按乒乓球的感觉。

其他也可能会有的症状如:步态摇摆像鸭子步、生长迟缓及身材矮小、上楼梯困难、持续的骨头痛(超过3个月)、肌肉无力、轻度外伤骨折前额部突出、婴幼儿牙齿萌出延迟、囟门闭合延迟或独自行走延迟等等。

▲孩童有宽大的手腕及脚踝、持续性的下肢变形就要就医检查。(图/记者林悦摄)

佝偻症的治疗是依造成佝偻症的原因予以治疗的。目前遗传性佝偻症的若有家族病史,较容易及早诊断及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就需要靠家属注意是否有相关的症状。另外,营养性佝偻症是可以预防的。

鉴于目前全球营养性佝偻症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2015年全球专家会议建议自婴儿时期即要摄取足够的钙质及维生素D,建议的钙质摄取量为0至6个月大婴儿每天至少摄取200微克、6至12个月大婴儿每天至少摄取260微克、超过1岁孩童每天至少摄取300微克(食物含钙量请参照卫福部国民健康署食物中钙质含量)。

维生素D摄取量则是建议0至12个月大婴儿除饮食外,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10微克)、超过1岁孩童及至成人每天至少摄取600国际单位(15微克)。

台湾儿科医学会也与全球同步,于2016年5月20日第二次修订的婴儿哺育建议,为了维持婴儿血清中维生素D的浓度,纯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宝宝,从新生儿开始每天给予400国际单位(简称IU)口服维生素D。

使用配方奶的儿童,如果每日进食少于1000毫升加强维生素D的配方奶或奶粉,需要每天给予400IU口服维生素D。维生素D的其他来源,例如加强维生素D的食物,可计入400IU的每日最低摄取量之中。

王硕郁享主任说,让孩童天天有足够的钙质及维生素D摄取,就会远离营养性佝偻症,有较高钙质含量的自然食物有牛奶及其制品、优酪乳、干豆类、鱼、豆腐、芝麻深色蔬菜等等,有较高维生素D含量的自然食物如牛奶、鱼肝油沙丁鱼、鲭鱼、鲑鱼香菇燕麦等等,维生素D也可经晒太阳由身体自行制造。

王硕郁主任表示,目前不建议对无症状的孩童,进行佝偻症或血中维生素D含量筛检,但是需注意如果孩童有宽大的手腕及脚踝、持续性的下肢变形;婴幼儿有颅骨软化或囟门闭合延迟,就要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