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丝菇」易与毒菇榜首混淆 专家传授9字诀轻松辨别

▲鸡肉丝菌伞中央斗笠状尖突。(图/特生中心提供,下同)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指出,「鸡肉丝菇」是与白蚁绝对共生的可食用菇菌,褐色菌伞中央尖硬突起,民众常于野外采食,却将毒菇榜首「绿褶菇」与其混淆误认,但比较二者形态特征,绿褶菇白色菌伞平展表面具有褐色鳞片菌褶灰绿色,而鸡肉丝菇则是观似斗笠,菌褶白色,菌柄基部假根延伸与地下蚁巢上的菌圃相连。

▲白蚁巢菌圃小菌球

特生中心表示,要正确辨识鸡肉丝菇,其实有简易9字口诀头儿尖尖,脚踏白蚁窝。」,就能轻松辨别。 特生中心说明,鸡肉丝菇又被称为「雷公菇」或「鸡㙡菌」,是老一辈台湾人夏秋季雨后乡野间常采食的食用野菇。鸡肉丝菇学术上的名称为蚁巢菌,故名思义为白蚁栽培的食用菇菌,白蚁与鸡肉丝菇二者间为绝对共生关系,亲密如同农民与其所栽种农作物间共生共荣。

特生中心指出,全世界只有大白蚁亚科的330种白蚁,会栽培鸡肉丝菇,目前在台湾仅发现1种白蚁,会栽培鸡肉丝菇,即俗称大水蚁的台湾土白蚁。

▲▼白蚁巢菌圃(上图)。鸡肉丝菇与地下白蚁巢相连(下图)。

虽然鸡肉丝菇具可食用性,特生中心特别呼吁,路边野菇别乱采,以避免误食毒菇,若要确认是否为鸡肉丝菇,则须把握辨识两大特征,特征一,褐色菌伞中央斗笠状尖突。特征二,延菌柄基部向地下挖,一定可挖到白蚁窝,再配合易记的「头儿尖尖,脚踏白蚁窝」9字口诀,绝对能轻松辨识鸡肉丝菇。